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Stachyris ruficeps davidi (Oustalet, 1899) |
中文名 | 普通亚种 |
引证 | Stachyridopsis sinensis Ogilvie-Grant La Touche,1907,Ibis(9)1:184(模式产地:中国)。; Stachyridopsis ruficeps bangsi La Touche,1923,Bull.Brit.Orn.CI.44:32(模式产地:云南东南部:弥勒地)。; Stachyridopsis Davidi Oustalet,1899,Bull.Mus.Hist.Nat.Paris 5:119(模式产地:四川)。; |
形态描述 | 鉴别特征体形小;冠部棕红;上体淡橄榄褐;翅和尾暗褐色;脸淡茶黄或有褐色渲染;下体浅灰黄色;体侧淡橄榄褐;喉具黑色细形短干纹。 形态 (依据普通亚种的标本,采自湖南) 冠部棕红,额基稍淡而微染黄色,枕部转呈橄榄褐;上体纯淡橄榄褐色,渲染以绿色;尾上覆羽较背部稍浅;翅褐色,翅表外侧茶黄以至淡茶黄色;内侧飞羽外缘大都与上体同色;尾褐色,较翅浅淡;眼先淡灰黄或淡灰茶黄色,各羽的羽干延长若须,黑色;颊和耳羽与眼先略同,或多或少渲染以橄榄褐色;眼上方灰橄榄褐,或染浅黄色;颏、喉以及下体呈浅灰黄或浅灰茶黄色,新鲜标本远较陈旧标本鲜亮,多显浅黄而少灰橄橄褐渲染;喉部缀以若隐若显的黑色短纹,陈旧标本未发现羽干纹;很陈旧的标本下体几无黄色渲染,呈浅褐灰色;下腹、覆腿羽、尾下覆羽和胁部均微染灰橄榄褐色。虹膜棕红;上嘴角褐,下嘴浅淡,呈肉黄色;脚肉褐色或浅角色。 本亚种与 S.r.bhamoensis的区别在于头顶棕红色范围较小,限于头顶部,非如后者棕红色范围延伸至枕部;头顶棕红色与 S.r.goodsoni 和 praecognita 的栗红色显然有别。陈旧标本上体橄榄绿,非如 S.r.bhamoensis之呈橄榄褐色仅微染绿色,或狐变为浅褐色。额基、眼上方、颊、耳羽、颏、喉、以及下体较 S. r.bhamoensis多黄色(新鲜标本黄色更鲜亮,狐变后则几无黄色,而呈浅灰褐)。嘴峰短,12♂♂ 12.4(11.5-13)毫米,13♀♀12.3(11.5-13)毫米,S.r.bhamoensis 7 ♂♂14(13—15.5)毫米,6♀♀13.7(12—15)毫米。 虹膜暗褐;上嘴黑褐;下嘴带灰色;脚角黄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7) 9.1 118 14 52.3 49.7 18.6 (7—10) (111—129) (13-15.5) (50-55) (45.5—54.5) (18—19?5) ♀♀(6) 10.4(5♀♀) 114(5♀♀) 13.7 50.6 49.2 19.3 (10—12) (108—122) (12-15) (48.5—52) (46-53) (18.5—20) |
分布信息 | 在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老挝东北部。; 陕西南部西乡,四川成都、重庆、綦江、南充、万源、南江、秀山、彭水、南川、屏山、泸县、富顺、乐山、峨眉、甘洛、马边、峨边、雅安、宝兴、灌县、康定,云南绥江、盐津、漾濞、蒙自、屏边、河口大围山,贵州赤水、绥阳、江口、贵定、兴义、兴仁、册亨、望谟、罗甸、雷山、榕江、从江,湖北宜昌,广西瑶山,湖南永顺、常德、沅陵、新化、来阳、宜章、安徽九华山、黄山,江西九江、新军,广东北部,浙江,福建西北部及东部(留鸟);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一卷 雀形目 鹟科:II画眉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