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Luscinia calliope (Pallas, 1776) |
中文名 | 红喉歌鸲(红点颏) |
引证 | Erithacus(Luscinia) calliope Etchecopar et Hue, 1983; Calliope calliope Baker,1924,9l--92.; Motacilla calliope Pallas,1776,Reise versch.Prov.Russ.Reicha 3 Anhang:697(模式产地: 西伯利亚Yenesei—Lena河).; Turdus camtschatkensis,Gmelin, 1789,Syst.Nat.,ed.13,l:317(模式产地:西伯利亚:堪察加).; Luscinlia calliope beicki Meise,1937,Journ.Orn,85(3):562 模式产地:青海新城).; Erithacus calliope Ripley(in Mayr et Paynter).1984,41;de Schauensee,1984,344;蔡其侃,1987,441;Ali et Ripley,1987,215--216.; |
俗名 | Siberian Rubythroat; 白点颏(♀); 红脖; 红脖雀(♂);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体形较麻雀稍大。雄鸟赤红色的颏喉部,甚为鲜明,易于辨识;雌鸟体色与雄鸟相似,但颏喉部不呈赤红色,而为白色。 |
形态描述 | 形态 (依据黑龙江省五营所采的春羽标本) 雄性成鸟:上体纯橄榄褐色,头顶和额微着棕褐色泽;两翅和尾转为暗褐,飞羽、外侧覆羽及尾羽等均外缘以棕褐色。眉纹白,自嘴基直伸至眼后不远处;颧纹亦白;眼先和颊均黑;耳羽与背同色,有时略杂以砂褐色羽干纹。颏和喉均赤红,羽缘微白,赤红色部的周围缀以黑色狭纹;胸部灰色,略带砂褐色;两胁亦砂褐;腹部几纯白色;肛周和尾下覆羽与两胁相似,但较淡近白;腋羽淡砂褐色。 雌性成鸟:颏和喉不呈赤红色,而为白色;胸部砂褐色;眉纹棕白;颧纹亦棕白,但不明显;眼先黑褐;颊暗褐,而杂以棕白色细斑。余部羽色与雄鸟略同。老的雌鸟,其颏和喉部均稍渲染红色。 幼鸟(10月间采自河北省新安):上体羽色较为棕褐,大覆羽和三级飞羽的羽端均具棕点;颏和喉白,而满杂以淡褐色,雄性幼鸟的颏和上喉开始呈现朱红色。 虹膜褐色;嘴暗褐,近嘴基处稍淡;脚呈角色,趾和爪等更暗浓些。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19 约149 12.9 76.1 60.6 29.7 (17—27) (135—161) (12.2—13.5) (74.1—77.2)(52.3—65.5) (28.7—31.6) ♀♀(10) 18 约142 12.7 70.3 61.3 28.3 (16—22) (131—149) (12.2—13.2) (69.2—74.1) (60.0—63.0) (26.0—29.2)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此鸟是典型的地栖鸟类。常在平原繁茂的薮丛或芦苇间跳跃着,或在附近地面奔驰,往往在距水不远的地方。觅食大多在地面上,随走随啄,但亦在苇草间和灌丛低枝上啄食。在地面上疾驰时,常稍停而把尾巴向上展开如扇。 在繁殖期,雄鸟常站在电线上鸣唱,雌鸟活动较隐蔽。雄鸟的鸣唱声特别悠扬婉转,柔和而带颤音,迁徙时,静寞无声;笼养的雄鸟常发出一连串多韵而悦耳的低颤声,晨昏以至夜间也在叫唱着,实即中国真正的夜莺(Nightingale)。 它的食物,据郑作新等(1958)在河北省昌黎于1953年5月间剖验3只鸟,胃内食物88.5%为昆虫,包括直翅目、半翅目蝽象科、膜翅目蚊科等。此外,还有少量植物碎屑。据傅桐生等(1984)、赵正阶等(1985)报道,此鸟在长白山繁殖期中,主要以甲虫、叩头虫、蚂蚁及鳞翅目幼虫等为食。吴至康等(1986)在贵州省绥阳于5月间剖检l胃,内全为甲虫碎片。 繁殖在北方。傅桐生等(1984)和赵正阶等(1985)对此鸟在长白山的繁殖习性,进行过观察。营巢在次生林缘较茂密的灌丛中。巢呈椭圆形,就像一个水壶倒置于地上,侧面开孔,巢口背风。巢由枯草茎、草叶、草根等构成,内垫少许兽毛。5月下旬开始产卵。每窝产卵1—5枚。卵为椭圆形,呈蓝绿色,光滑无斑。卵的大小(5枚)平均为15.7×19.6毫米,重量平均为2.04克(赵正阶,l985)。卵产齐后就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雄鸟有时守候在巢的附近。孵卵期估算在14天以上。育雏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雏鸟在巢期14天。 |
分布信息 | 繁殖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北小兴安岭、长白山,青海省东部和东北部,甘肃西北部天堂寺、西部兰州、西南部,宁夏,四川灌县、松潘等;迁徙经东北南部、西南部林西,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四川中部、西南部j而至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等省越冬。 ; 在国外,见于西伯利亚,蒙古人民共和国,日本,朝鲜,印度东部,孟加拉国,缅甸及中南半岛。 ;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此鸟繁殖在我国北部和西部山区,越冬在南部,迁徙期中分布几遍我国东部和中部,到处觅食害虫,在农林上很有相当益处。雄鸟因具有显眼的赤红色颏喉部,并善于歌詠,既悦目又动听,故人常笼养它,是驰名中外的观赏鸟之一。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卷 雀行目 鶲科:Ⅰ 鸫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