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Muscicapidae |
科中文名 | 鹟 科 |
学名 | Saxicola ferrea G.R.Gray, 1846 |
中文名 | 灰林䳭 |
引证 | Oreicola ferrea,Baker,1924,36—38.; |
俗名 | Grey Bushchat; 灰丛树石栖鸟(鸟类试编);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雄鸟上体暗灰色,具黑褐色纵纹;眉纹白色;胸及两胁浅灰色。雌鸟上体暗棕褐色,微具淡黑褐色纵纹;下体棕白沾灰。 |
形态描述 | 形态(依据 S.f.haringtoni 亚种,采自福建的标本) 雄性成鸟:从头至尾上覆羽整个上体为暗灰色,各羽中部黑褐色,构成上体不规则的。黑褐色纵纹,头部纵纹密集,向后纵纹逐渐稀疏;腰和尾上覆羽几乎纯灰色;眉纹白色;眼先、耳羽及颊均黑;飞羽黑褐色;外翈具棕白色狭缘;翅上覆羽除最内侧的为白色外,其余均为黑褐色,并具灰色外缘;尾羽黑褐色,具灰色狭缘,最外侧尾羽转为灰褐色;下体大都浅灰白色,胸和两胁浅灰色,具棕褐色狭缘。 雌性成鸟:上体暗棕褐色,各羽中部黑褐色;飞羽及翅上覆羽暗棕褐色,飞羽外翈具棕褐色狭缘;尾上覆羽和尾羽栗褐色沾棕;下体除喉部白色外,其余部分均为棕白色,胸和两胁棕色较浓。 雌性幼鸟(7月9日采自四川万源):上体灰褐色,杂以栗棕色鳞状纹,而头顶则为矢状纹;眉纹灰白隐约可见,眼先、耳羽及颊暗褐色;飞羽、尾羽与雌性成鸟相似;下体白而带棕色,胸部和两胁黑褐色沾棕。 虹膜褐色,嘴、跗蹠和趾等均黑。 量衡度 :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16.06 136.03 10.93 64.3 6l.26 2l.58 13—2l 120—15l 10—12 62—68 55—68 20—23 ♀♀(10) 16.03 l33.36 lO.66 62.4 60.93 21.6 14—18 118—146 9—12 58—64 56—66 20—23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此鸟栖于海拔350—2 800米间开阔沟谷地带、灌丛、草丛、松林、草坡、林缘耕地、阔叶林或山洞溪旁等处,多单个或成对活动,也有5—6只结小群活动的;常停息在电线上或居民点附近的篱笆上,长时间鸣叫,鸣声单调似“吱一吱一吱”声。 郑作新等(1973)、李桂垣等(1985)、吴至康等(1986)曾先后剖检鸟胃约l20个,胃中内含物为鞘翅目的各种甲虫,双翅目的各种蝇及蝇蛆等,膜翅目的蚂蚁、蜂等,直翅目的蝗虫等,鳞翅目的各种幼虫,以及其他昆虫;此鸟善于在空中飞捕昆虫。它还兼食少量野果和草籽。 据郑作新等(1983),此鸟在西藏聂拉木地区数量较多。5月在樟木曾采得雄鸟,其生殖腺大小为9×5毫米,雌鸟卵粒似小米大小。 6月采自易贡雄鸟生殖腺大小为7×4毫米,雌鸟卵粒大小为l.5×1.5毫米。7月采自察偶的雄鸟,生殖腺大小为6×4毫米。 李桂垣等(1985)于5月29日曾在四川宝兴地上草丛中发现一巢。巢是用苔藓、细草丝、草根等物编织而成;巢内垫以细草丝、草叶、草根等。巢的大小为外径1 OO、内径60、巢高68、巢深40厘米。巢内有卵4枚。卵重3克,两枚卵的大小分别为17×14和18×4.4毫米,卵壳呈纯绿色。彭燕章等(1987)于1978年6月曾在云南昆明花红洞的路旁草丛间发现一巢,筑于矮土壁上。巢内有3雏,孵化期12天。雌雄亲鸟轮流喂雏,约15天孵出。 此鸟在南方较为常见。它们的食物大都为农、林害虫;在防治虫害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故应加以保护。 |
分布信息 | 国外见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向东直至我国南疆诸邻国。 ; 分布于甘肃东南部及陕西南部以南各地: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南部聂拉木、亚东、波密(留鸟)。北京(夏时偶见一蔡其侃,l989);台湾冬季迷鸟(Hachisuka,195l;颜重威,l976)。 ;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据Ripley(in Mays et Paynter,1964),本种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但郑作新(1958,1987)、Vaurie(1959)、de Schauensee(1984)等都认为此种鸟可分为S.f.ferrea和S.f.haringtoni两个亚种,我国均有分布。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卷 雀行目 鶲科:Ⅰ 鸫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