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Nectariniidae |
科中文名 | 太阳鸟科 |
学名 | Aethopyga christinae latouchii Slater, 1891 |
中文名 | 华南亚种 |
引证 | Aethopyga latouchii Slater, 1891, Ibis (6)3:43(模式产地:福建漳浦)。;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头顶闪绿彩;上体灰黑或暗橄榄黄;腰鲜黄色;尾金属绿;中央尾羽羽轴先端延长呈针状;喉、胸赭红或褐红色;腹部灰黄。 |
形态描述 | 形态 (据华南亚种) 雄性成鸟:头至肩间绿色,具金属光泽;背暗橄榄绿;腰呈鲜黄色;尾上覆羽金属绿,在不同的折光下或呈蓝紫色;中央尾羽亦同, 羽 轴先端延长如针状(图13);余尾羽黑色;外侧4对尾羽具白端和翠绿色羽缘;翅暗褐色,外缘以橄榄黄;眼先、颊、耳羽概黑,头侧或渲染褐红色;髭纹翠绿而具金属光泽,或呈辉紫色;颏、喉、上胸皆赭红;下胸橄榄黄,有时染以灰褐色;其余下体和两胁淡灰、淡乳黄至绿黄色,或为灰色而缀以黄色或绿黄色;翅下覆羽白色。 雌性成鸟:上体橄榄黄染绿;冠部或冠部羽基灰褐至褐色;翅暗褐,狭缘以橄榄黄;尾羽褐黑;中央尾羽羽轴不延长;外侧尾羽具明显的白色羽端,向外渐形大;眼先灰黑;头侧浅橄榄绿;颏、喉浅绿灰色,或为灰绿至浅绿黄色;胸部转深;腹和两胁浅淡,呈绿白色或淡黄绿色;尾下覆羽淡乳黄或乳白色。 雄性幼鸟:采自9月的标本。头、背橄榄绿;冠部羽基灰褐;腰鲜黄色;尾上覆羽橄榄绿,散有辉绿色羽片;飞羽黑褐;眼先污黑;头侧淡绿黄;整个下体淡黄缀绿;胸部杂有暗赭红羽片。 雌性幼鸟:采自6月的标本。上体与雌性成鸟酷似,喉灰而染以淡橄榄黄色;余下体转浅。 虹膜暗褐;嘴黑;脚暗褐色。 量衡度:(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6.2* 103.2 14.4* 48.9 43.5 14.6 ♂♂(10) (5-7) (95-113) (12..5-15.5)(47.5-50.5)(40-50.5) (14-15) 6.3** 88.2** 14.2 45.3 28.4 13. ♀♀(16) (5-7) (79-97) (13-15)(44-47.5) (26.5-30) (13.0-15.0) *9♂♂, **5♀♀。 |
分布信息 | 四川峨眉山、乐山、屏山、南充、重庆、秀山,云南景东,贵州西北部赤水、东南部榕江,湖南南部会同、资兴,广西北部龙胜、西南部龙津、东部瑶山和金秀,广东连平、大埔,福建西北部和北部下庄、中部南平及古田、南部永泰、福清(留鸟)。 ; 见于越南。; |
分类学讨论 | 本亚种初由斯莱特(1891)定为A. latouchii,指出它们是介于A. christinae(分布于海南岛)和A. bella(分布于菲律宾群岛)之间的一个类群。后者中央尾羽羽轴亦延长若针状,但羽色上与latouchii有较大的差异,喉、胸均黄,腹部则纯为白色;与A. chri-stinae之间没有递变。而latouchii与christinae不论在其特殊的尾形或羽色上均相近似,地理分布又无重叠,在系统演化上与christinae归一支为宜。 查看采自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的10只雄鸟,其中6只采自5、11、12月(湖南4♂♂,广东1♂,广西1♂),下体概呈浅绿黄;2只采于1月、3月(广西,广东),腹部多灰而少绿黄色;2只采于4 月(广西瑶山),下体几呈纯污灰;腹部中央污灰白微沾淡橄榄黄。腹部羽色如此多变不稳定,由上所示,与季节无关。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绣眼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