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Paridae |
科中文名 | 山雀科 |
学名 | Aegithalos fuliginosus (Verreaux, 1869) |
中文名 | 银脸长尾山雀 |
引证 | Aegithaliscus fuliginosus scurrula Bangs et Peters, 1928, Bull. Mus. Comp. Zool., Harvard Coll. 68:363(模式产地:湖北兴山)。; Mecistura fuliginosa Verreaux, 1869, Bull. Nouv. Arch. Mus. Paris 5: 36(模式产地:四川宝兴)。;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颊、颏和喉银灰色;上体酱褐;下体具宽阔的褐色胸带,两胁葡萄红褐,下体余部白色。 |
形态描述 | 形态 雄性成鸟:头顶以至后颈棕褐色,羽基银灰;背、腰和尾上覆羽酱褐色;尾羽黑褐,中央尾羽较暗,外侧三对尾羽具楔形白色端斑,外侧羽片浅褐;飞羽暗褐,外缘棕褐,内侧羽片的基部狭缘以白色,最外侧飞羽和次级覆羽淡棕,初级覆羽棕褐色;眼先、眉纹、颊及耳羽前部概银灰,耳羽后部与后颈两侧相连,呈淡葡萄红褐色;颏、喉银灰,上胸、颈侧白色,其后有一道较宽的褐色胸带,腹和尾下覆羽白,微沾葡萄红色;两胁葡萄红褐;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 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 幼鸟:两颊的银灰色不十分显著,耳羽沾褐,头顶黑褐,由前额至枕部的纵纹淡棕黄色;背棕褐;飞羽黑褐,外缘以棕栗色,次级覆羽和内侧飞羽的内侧羽片淡棕;颏、喉银灰,沾淡棕黄,上胸棕白,胸具黑色横带,下腹淡棕,羽基银灰色。嘴和脚黑色。 量衡度:(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6.4 106.3 7.3 54.9 58.4 17.1 ♂♂ (10)(6-7) (101-112) (7-7.7) (53-57) (57-61) (17-17.4) ♀♀ (4) 6.5-7 104-110 7-7.5 55-57 56-60 16.6-17.5 |
生物学描述 | 银脸长尾山雀常10余只结群活动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间。食物为鞘翅目、鳞翅目昆虫幼虫和蠕虫等,也兼吃一些植物的嫩叶和果实。 |
分布信息 | 银脸长尾山雀是我国特有鸟类之一,无亚种分化。分布仅限于我国中部狭小地区,迄今见于甘肃南部,陕西秦岭,四川宝兴、万源、茂汶、平武,湖北兴山、巴东一带(留鸟)。 ;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绣眼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