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Paridae |
科中文名 | 山雀科 |
学名 | Parus variu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8 |
中文名 | 杂色山雀 |
引证 | Parus castaneoventris Gould, 1862, Proc. Zool. Soc. London: 280(模式产地:台湾)。;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额和头侧乳黄;头顶和后颈黑色,中央具一道白色纵纹;上背栗色,其余上体包括两翅蓝灰色;颏、喉黑色;下体栗红色,胸和腹部中央淡黄褐,易与其它种山雀区别。 |
形态描述 | 形态(据指名亚种) 雄鸟:额、眼先、颊、耳羽和颈侧乳黄色;头顶和后颈黑色,枕部和后颈中央具一不规则的白色纵纹;上背深栗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概蓝灰色:飞羽浅褐,外侧羽片具蓝灰色羽缘,内侧羽片狭缘以灰白色;颏、喉黑色,胸、腹和两胁栗红色,胸和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淡黄褐色;喉与上胸间具一块不规则的乳黄色横斑;胫羽灰色,羽端皮黄;腋羽和翅下覆羽灰,具皮黄色羽端。 雌鸟:羽色与雄鸟相似,但体形稍小,上体羽色稍暗淡,不如雄鸟鲜亮。 嘴角褐色;脚暗铅色。 量度(1o):全长125,嘴峰11,翅75,尾50,跗蹠18。 |
分布信息 | 朝鲜和日本(留鸟)。; 辽宁和台湾(留鸟)。;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杂色山雀共有8个亚种的分化,我国仅录得2个亚种。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绣眼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