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Ploceidae |
科中文名 | 文鸟科 |
学名 | Petronia petronia (Linnaeus, 1766) |
中文名 | 石雀 |
引证 | Fringilla petronia Linnaeus,1766,Syst.,ed.12,l:322(模式产地:意大利北部). Vauria 1959.p586.Howard 1980,p613.郑作新,1976,p878—879.钱燕文等,1965,p142—143.; |
俗名 | Rock Sparrow;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体形大小似麻雀而稍大些。上体淡砂棕褐色,具显著的土黄色眉纹;翅具一浅色横斑;喉部有一弧形黄斑,下体余部白色,胸和两胁略具淡褐色条纹。 |
形态描述 | 形态 (据北方亚种),上体包括翅覆羽淡砂棕褐色;飞羽暗褐,羽缘略浅,初级飞羽近基部羽缘稍宽,形成一道横斑;背羽具暗褐色纵纹;眉纹粗著,土黄色,直达眼后;尾羽暗褐,内翈末端具一白斑;下体白色沾褐,略有淡褐色纵纹,尤以胸部和体侧较显;喉部具一黑色点斑,紧接下面有一弧形的黄色带斑。 虹膜褐色;上嘴角褐色,下嘴黄褐色;脚淡黄褐色。 雌雄相似。 量衡度:(注:见图1)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石雀是区域性常见种,主要栖息于不毛之地的山区,海拔在2000—3000m,多在裸露的岩石上、峡谷中、碎石坡地等处活动,常成对、小群或疏散的群。在地上很像百灵鸟(Alaudidae)一样跑和跳;飞行有力,很似麻雀。叫声多变,很像家麻雀,但有一些特别、奇怪的金属声,音似“dliu”、 “viep”或“vi—viep”,飞翔时发出一种似“sup”或“doui”的音调,还有一种很有特色的、尖锐的金属声,音似“cheeooee”或“pee—uoo-ee”。歌声显然是叫声音调的一种疏散的聚合。 在地面或植物上取食。食物主要是草和草籽,也吃谷物、水果、浆果和昆虫,在和静采到的2只标本中,一只嘴内叼着2只蝗虫,另一只胃内有昆虫碎片及少量植物种子(钱燕文等,1965)。 该鸟5月开始繁殖(Ludlow and Kinnear),在和静见营巢于岩石缝中;一年约产2—3窝卵。7月末虽然羽毛磨损甚重,但未见有脱落和换新羽现象。 |
分布信息 | 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一些省区,如新疆,青海,甘肃,宁夏,东北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 ; 从大西洋中的马德拉和加拉列群岛经非洲大陆西北部到地中海,欧洲南部各国以至亚洲的西部、西南部和中部。 ;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 由于石雀变异性较大,最多被分成16个亚种,Vaurie(1956)研究后认为只有7个亚种可以成立。在我国分布有两个亚种,即新疆亚种P.p.intermedia和北方亚种P.p.brevirostris。经对比,前者嘴峰细长,2♂♂(16,15.6mm),而分布在青海的北方亚种嘴较短,19♂♂为13(12—14)mm,13♀♀13.3(12—14)mm。两亚种嘴的厚度无甚差别,只是后者由于嘴短些,看起来好似较粗厚。此外,北方亚种(青海标本)背部纵纹亦不及新疆亚种显著。但腹部纵纹多少变化比较大,我们9月在青海贵南县采的一只标本,腹面纵纹多而明显,但6月在同地采的另一只标本腹面几无纵纹,我们考虑这是否与羽衣的新旧有关,因为无纵纹的标本羽衣较新鲜,无磨损,羽毛也较白净。(标本羽片完整无损),或者与成、幼年有关,这有待进步研究。 另外,我们检视到标本喉部的黄色带斑也不稳定,有些子体无黄色带斑,从量度和羽毛特征来看,估计是未完全性成熟的个体,这种现象在亚种intermedia中也存在,为此Keve(1948)还从intermedia分出harmsi,从我们的标本分析,认为Vaurie(1956)将harmsi作为intermedia的同物异名是正确的。 亚种分化 石雀共分化为7个亚种,我国仅有2个亚种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四卷 雀形目(文鸟科、雀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