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Pycnonotidae |
科中文名 | 鹎科 |
学名 | Hypsipetes flavala flavala canipennis (Seebohm), 1890 |
中文名 | 华南亚种 |
引证 | Hemixos canipennis Seebohm, 1890, Proc. Zool. Soc. London: 342(模式产地:福建)。; |
鉴定特征 | 本亚种与 castanonotus 相似,唯前头栗色范围大;眼先、颊以及近嘴基部棕栗色;上体栗色鲜亮;大覆羽及内侧飞羽外翈具灰白色狭缘;翼下覆羽纯白,胸和胁部的灰色稍深;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有别于 castanonotus 前头乌黑染栗;眼先、烦以及近嘴基部栗黑色;上体栗色非如本亚种鲜亮;大覆羽及内侧飞羽外翈具橄榄黄狭缘;翼下覆羽纯白而微染黄;胸和两胁灰色浅淡。 1960年5月6日在广西西南部十万大山南麓东兴获得2只雄鸟,1只内侧飞羽外缘灰白,微染橄榄黄;另1只内侧飞羽外缘与海南岛的 castanonotus 相似,呈橄榄黄色。采自广西十万大山以北龙津和上思的标本,飞羽外缘纯灰白。canipennis 和 castanonotus 的分化当以十万大山为界。 |
形态描述 | 雄性成鸟:额和前头浓栗,头顶及枕转栗黑色;背羽至尾上覆羽转为栗褐色;翅暗褐;小覆羽缀以栗色;大覆羽及内侧初级飞羽以至次级飞羽的外缘皆具灰白色窄缘;尾羽暗褐染棕;近嘴基部、眼先、颊、耳羽以及颈侧概棕栗色;颏和喉皆白;胸和两胁沾灰;腹部中央、尾下覆羽均呈白色;翼缘和翼下覆羽纯白。 幼鸟(1963年9月9日采自贵州榕江):前额棕色;头顶布以黑栗色或栗黑色羽片;上体棕褐;飞羽、初级覆羽以及大、中覆羽褐色;除外侧飞羽外,均具浅棕色外缘;小覆羽栗黑色;尾羽暗褐;眼先栗黑;颊和耳羽沾棕褐;整个下体羽若绒状,纯白色;胸侧棕褐色。 幼鸟上嘴角色或角褐色,下嘴浅角色;跗蹠角色或角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2) 39.0 204.3 18.3 102.3 95.9 18.0 (35—42.5) (192—212) (17—19.5) (97.5—108) (90—108.5) (16.5—19) ♀♀(11) 39.4 264.0 17.5 100.6 92.1 17.6 (34—45) (185—225) (16.5— 19) (97—109) (83—105) (17—18.5) |
分布信息 | 越南东北部。; 贵州望漠、罗甸、惠水、雷山、榕江,广西,湖南,江西安远高云山,广东紫金,福建(留鸟)。在广西西南部有与 castanonotus 的居间类型。;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八卷 雀形目 (阔嘴鸟科 和平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