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Pycnonotidae |
科中文名 | 鹎科 |
学名 | Pycnonotus melanicterus (Gmelin), 1789 |
中文名 | 黑冠黄鹎 |
引证 | Pycnonotus dispar, Smythies, 1953, 93. ; Muscicapa melanictera Gmelin, 1789, Syst. Nat., ed. 13, 1:941(模式产地:斯里兰卡)。;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体形中等;整个头部黑色,前头有明显的直立羽冠;上体橄榄黄绿色;下体纯橄榄黄。 |
形态描述 | 形态 (P. m. vantynei,采自云南) 成鸟:整个头部,包括颏、喉以及颈部皆黑;微具蓝色金属反光,冠羽具同色光泽羽缘;上体和翼上覆羽橄榄黄绿;翅褐色,除外侧飞羽外,其余飞羽外翈概缘以橄榄黄;尾羽暗褐,外翈大部分均具橄榄黄狭缘,有的标本外侧尾羽内翈先端浅淡近白;下体鲜橄榄黄,胸部和体侧深暗;翼缘鲜黄;翼下覆羽黄白色。 虹膜金黄色;嘴黑色;脚暗褐或褐黑色。 量衡度:(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4) 31.6 193.0 13.4 87.1 90.2 16.5 (25—42) (180—210) (13—14.5) (81—92) (84.5—97.5) (15—18) ♀♀(2) 31.5 184.8 13.3 83.9 87.3 16.0 (25—40) (173—198) (13—14) (79.5—87) (83—92) (15—17)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栖息于平坝至海拔1,200米左右的雨林、沟谷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或坝边林缘。性喜结群,一群常十数只,有时与其它鸟混集。常在乔木树冠觅食,偶见活动于小乔木或矮篱中。剖验1月(4个)、2月(10个)、4月(3个)和7月(1个)18只鸟胃,内含物纯为果实,其中有榕果(3次)、浆果(4次)和其它果实(11次)。 |
分布信息 | 斯里兰卡,印度,东抵中南半岛,南达印度尼西亚。; 云南西部、南部和东南部,广西西南部(留鸟)。;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 黑冠黄鹎在与中国云南和广西接壤的地域中分布有2个亚种:1. flaviven-tris,分布自印度经阿萨姆至缅甸西部和北部;2. vantynei,上体橄榄绿污暗些,几无金色渲染,见于缅甸南掸邦经泰国至越南一带。依地理位置而言,云南西部的黑冠黄鹎当属flaviventris,而毗连缅甸南掸邦以至越南北部的西双版纳和云南东南部等地的标本应为vantynei。或者说,云南西南部和南部是这两个亚种居于分布区边缘或相互重叠过渡的地区。正因为如此,在这些地方所得的标本并非典型。获自云南西部盈江(2♂♂,1月)和沧源(1♂,12月)的3只雄鸟,下体金黄色,较同季节采自云南南部和东南部、广西西南部的标本鲜亮且范围广,多橄榄黄而少橄榄绿。后者上体深暗些,稍多绿色,但从中也可挑选出稍多显黄色的个体。总之,这一系列标本的上体羽色呈现为梯度变异,上体多黄色的,下体黄色也明显地鲜亮;反之,下体黄色则暗,胸和体侧也深暗,沾染橄榄绿。Deignan(1948)在对 Pycnonotus dispar 的评述中,对上述两个亚种的区别特征仅指出 vantynei 上体几无金黄色渲染,具较深暗的橄榄绿色而与 flaviventris 相区别。Deignan 在同文中描述了 flaviventris 飞羽和尾羽外露部分黑褐色,而未指出在 vantynei 呈现什么颜色。1954至1964年(1—7月;10—12月)采自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的49♂♂、19♀♀、6О О,飞羽和尾羽均褐色至暗褐色,无一呈现 Deignan 所指 flaviventris 之黑褐色。而盈江的3♂♂(1月,12月)、沧源3♀♀(12月)、广西龙州1♂(10月)和宁明1О(11月)却呈黑褐色,它们都是于1978—1979年近年采的。由此可见,尾羽和飞羽之呈黑褐或暗褐色,与地区或季节无关,当与收藏的年代有关。 亚种分化 计12个亚种,分布在中国的有2个亚种。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八卷 雀形目 (阔嘴鸟科 和平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