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i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鴷形目 |
科名 | Capitonidae |
科中文名 | 须鴷科 |
学名 | Megalaima franklinii (Blyth, 1842) |
中文名 | 金喉拟啄木鸟 |
引证 | Bucco Franklinii Blyth,1842,Journ. As.Soc.Bengal,11:167(印度:Darjeeling).; |
俗名 | Golden-throated Barbet;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额和后颈中部鲜红色,头顶金黄色,头的两侧具粗大的黑色过眼纹;上体余部深绿色。下体的颏、喉蛋黄色,前颈白色,其余下体浅绿色。 |
形态描述 | 形态 (依据指名亚种,标本采自云南潞西。) 成鸟 额和后颈中部鲜红色,头顶金黄色,头的两侧具粗大的黑色过眼纹,从嘴峰至后颈止,耳羽白色或灰白色。背、腰、尾上覆羽、尾羽深绿色;飞羽黑色,除前2片飞羽外,最初几片初级飞羽外羽片基段深蓝色,后几片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的外羽片则为鲜绿色。下体的颏、喉蛋黄色,两边嘴角红橙色,前颈及其两侧白色,胸、腹、尾下覆羽、体的两侧浅绿色。 虹膜褐色;嘴淡蓝黑色;跗蹠及爪灰绿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6)81.8 216.8 23.2 98 58 22.8 (80—89) (210—228) (22.2—23.9) (97—99) (54—60) (22—23.7) ♀♀(6)84.6 208.8 22.1 96.5 61 22.8 (83—90) (198—220) (21—24.7) (95—99) (57—66) (22.2—24.1)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生活于阔叶林间,常单个或成对活动,多停息在枝叶茂密的乔木林或亚乔木上。多在晨、昏鸣叫,通常由一只开始,而后引起同伴的鸣叫。叫声宏亮,似“go-o-go”的音韵。在云南西部剖验7只鸟胃,计有甲壳昆虫(5次)、野樱桃果(7次)、蔷薇科植物果(1次)、黄泡果(1次)、其他植物果实(3次)及植物花(2次)。营巢于山林树洞中,一窝卵2—3枚。 |
分布信息 | 尼泊尔、锡金、缅甸、泰国、越南、老挝、马来半岛等地的高山地带。 ; 留居于我国西藏东南部、云南及广西西南部。;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金喉拟啄木鸟有5个亚种,见于我国的仅指名亚种。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此鸟羽色艳丽,可供观赏。它嗜食浆果,对植物扩散有益处。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应予保护。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