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i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鴷形目 |
科名 | Picidae |
科中文名 | 啄木鸟科 |
学名 | Chrysocolaptes lucidus (Scopoli, 1796) |
中文名 | 大金背啄木鸟 |
引证 | Picus lucidus Scopoli,1796,Del.Flor.et Faun.Inubr.,2:89(菲律宾:Mindanao).; |
俗名 | Crimson-backed Woodpecker; Greater Flame-backed Woodpecker; Large Golden-backed Woodpecker;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鼻孔裸露,背羽金橄榄色而无斑;有羽冠,颈后面白色,腰红色。 |
形态描述 | 形态 (根据云南亚种,标本采自云南南部。) 头顶及冠羽深红色,后颈白色;背、肩及翅(除初级飞羽及外侧覆羽暗褐色而有白点斑外)全橄榄色;腰深红色;尾上覆羽及尾黑色。有一道白眉纹并一宽黑的眼后纹延至颈侧。颊、颏、喉白,有5道狭形黑横斑;下体余部暗白色,各羽有黑色边缘(在胸处较宽,腹处最细)。 雌鸟全头顶及羽冠黑色缀以白点,其余同雄鸟。 幼鸟头色似雌鸟。雄者头顶红色很快出现,渐至羽冠。 虹膜红黄色;嘴石板灰色;跗蹠和趾淡绿褐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 量衡度(mm,g)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8)244.2 327.2 53.4 174.5 103.0 33.0 (190—252)(296—350) (44.6—59)(165—185)(98—106)(31—34.8) ♀♀(4)197.5 314.0 50.6 173.5 105.2 32.6 (177—224) (308—322) (45—54) (172—175) (101—111) (31—34)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单个或成对栖于海拔1400 m左右的干、湿性雨林或常绿阔叶林中。主要以蠕虫为食,兼吃树果。 |
分布信息 | 仅见于云南。; 分布较广,见于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和菲律宾诸岛等地方。 ;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大金背啄木鸟有13个亚种,而在国内分布仅1个亚种。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此鸟数量十分稀少,属濒危动物,应加以保护。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亦应加以保护。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