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i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鴷形目 |
科名 | Picidae |
科中文名 | 啄木鸟科 |
学名 | Picoides canicapillus (Blyth, 1845) |
中文名 | 星头啄木鸟 |
引证 | Picus canicapillus Blyth,1845,Journ.As.Soc.Besngal,14:197(缅甸).; |
俗名 | Gray-capped Woodpecker; Grey-crowned Pygmy Woodpecker; Grey-headed Pygmy Woodpecker; 北啄木鸟(南名); 红星头喷打木; 红星啄木; 火点喷打木(北名); 小裂; 小喷打木; 小啄木; 星斑头啄木鸟; 一点红;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通体呈黑白相杂状,似小斑啄木鸟,但体形较小,下体布满条纹,而尾下无红色。雄鸟后头亦无红色块斑,仅于两侧具狭小的红色纵纹,有如火花一般。 |
形态描述 | 形态 (根据云南亚种,标本采自云南。)头顶灰色,其后部侧方有一红色纹,一道宽的白色眉纹下延至颈侧,并汇入白肩斑。髭纹中有白细纹,下背部白,上体余部及中央尾羽黑,外侧尾羽污白色至淡赭褐色而有杂乱的淡黑色横斑。翼上覆羽黑色,中、大覆羽有白端,翼羽大都黑色缀白点斑。下体污白色至淡赭褐色,有黑褐至黑色的狭纹至粗纹。雌鸟仅有头侧无红色纹的差别。 虹膜棕红色;嘴铅褐色,上嘴更暗;脚淡绿褐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25.3 154.1 17.6 95.0 54.1 16.9 (23—280)(142—164)(16.4—18.6)(90—100) (50—58) (16—17.7) ♀♀(10)25.8 154.8 17.7 93.1 51.6 17.0 (22—30) (145—180)(16.5—19 )(88—96) (43—60) (16—18)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此种啄木鸟的栖息地与大斑啄木鸟相似,但比较罕见。叫声亦相似,却不如大斑啄木鸟之尖锐。飞行迅速,也呈波状,常成对地在树林间飞翔觅食。 它的食物,在河北省昌黎全年剖验23个鸟胃的结果,93.33%是昆虫,其中以蚂蚁为最多,取食15次,占全部食物的50.49%,次为蛾类,11次,又次为象甲,7次。在秦岭,4—10月间先后采得6只鸟,所吃的纯为昆虫,内以甲虫、蚂蚁为主,余为蝽象、蚜虫以及昆虫幼虫。不同季节的食物未见有何不同。 有人在北京12月间检验2个鸟胃,其中动物性食物占95%,主要为甲虫、毛虫等。又有人在长沙分析鸟胃,找到蚂蚁和甲虫。动物研究所曾在湖南采得28个鸟胃,其中15个所吃的全为昆虫,包括蚂蚁、甲虫、双翅目和鳞翅目种类,10个兼吃昆虫和一些杂草种子及其他植物性东西,仅在3个胃中全为植物种子。可知绝大多数是觅取昆虫为食的,且所吃的植物性东西,大多在冬季昆虫比较稀少时期。 繁殖期在5—6月。巢营于树洞里,如其他啄木鸟一般。我们曾于河北省昌黎山地果园中,发现此鸟的巢洞在杏树的树干中,洞孔距地面仅86 cm,孔径3.5 cm,洞深约21 cm。洞底散有木屑,似为凿巢洞时所遗留下的。4月30日见洞里产有4卵,均纯白色。又在相距不远的梨树上找得一巢洞,距地高3 m,孔径4 cm,洞深约12 cm。5月22日见内有4雏,其体重为28—29 g,体长约11 cm,翼长7 cm。越4日均离巢出飞。24个卵的大小为18.6×14.5 mm。 |
分布信息 | 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半部,北自吉林以南,西自甘肃、四川、云南以东的广大地区。 ; 朝鲜,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 ;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星头啄木鸟分化为15个亚种,而在我国有8个。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在林区中啄虫为食,特别嗜吃蚂蚁、甲虫和蛾类幼虫等。经济价值与大斑啄木鸟相似。此鸟虽不常见,但因分布广泛,还值得重视。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