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i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鴷形目 |
科名 | Picidae |
科中文名 | 啄木鸟科 |
学名 | Picoides leucopterus (Salvadori, 1870) |
中文名 | 白翅啄木鸟 |
引证 | Picus(Dendrocopus) leucopterus Salvadori, 1870; |
俗名 | White-winged Pied Woodpecker; White-winged Woodpecker;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羽色似大斑啄木鸟,但体形较小,翅上大白斑亦非黑白相杂状;下体洁白色而非污白至污棕色。 |
形态描述 | 形态 (依据指名亚种,标本采自新疆南部。)头顶、背及中央4对尾羽黑色;自嘴角至胸侧有一宽黑色带,额、耳羽及下体白色;颈项有一赤红斑(雌鸟缺)。翅上小覆羽、肩羽及内侧飞羽白色,后者有黑色羽轴纹及羽端;初级飞羽主要为白色,有黑端斑及次端斑。外侧尾羽白而具黑横斑。 虹膜洋红色;嘴黑色;脚黑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66.6 230.5 31.7 125.0 87.6 21.8 (60—80)(202—260) (30一34) (120—128) (80—95) (20—24) ♀♀(7) 65.1 224.0 29.7 123.3 89.1 21.4 (60—74) (213—245) (28—33) (120—128) (86—94) (20—23)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常单独活动于胡杨林间,间或亦在绿洲附近树木较多的地方活动,但很少见。在新疆分析15个鸟胃,主要吃昆虫,以鳞翅目昆虫为主,次为鞘翅目昆虫,亦发现地老虎,此外还有植物质及植物种子。繁殖期在4—6月。巢营于树洞内。 |
分布信息 | 此种我国仅在新疆见到。; 见于前苏联中亚细亚一带。;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白翅啄木鸟分化为5个亚种,国内只有1个。 分类讨论 郑作新(1976)曾记录为2个亚种。应合并为1个亚种。我们亦觉得将克拉玛依与准噶尔盆地的标本定为2个不同亚种不妥,因二者在同一地理位置,故我们亦认为只有1个亚种。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此鸟数量稀少,应加以保护。此鸟食虫,对人类有益,也应加以保护。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同样亦应加以保护。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