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Strig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鸮形目 |
科名 | Strigidae |
科中文名 | 鸱 鸮 科 |
学名 | Asio otus (Linnaeus, 1758) |
中文名 | 长耳鸮 |
引证 | Strix otus Linnaeus, 1758, Syst. Nat., ed. 10, 1: 92(模式产地:瑞典).; |
俗名 | Long-eared Owl; 彪木兔[辞典]; 长耳木兔[北名]; 虎(兔鸟); 有耳麦猫王[南名];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体形中等,上体棕黄色及黑褐色斑纹相杂显得十分斑驳;下体棕黄色,杂以黑褐色的有横枝的纵纹,头顶有二簇具黑色及皮黄色斑纹的长羽,竖立呈耳状;面盘发达,趾披密羽。 |
形态描述 | 形态 (据Asio o. otus的标本) 成鸟 面盘的中部白而缀以黑色,前额呈白色与揭色相杂状,眼的上下缘均黑,面盘的侧部棕黄而具白色羽干,羽支松散,不相连结,皱领白而羽端缀黑褐色,耳羽发达,长达50毫米,呈黑褐色,羽基两侧棕色,内翈边缘有一棕白色块斑,其上更杂以若干狭小的黑褐色横纹;上体棕黄而密杂以黑褐色粗著的羽干纹,羽端两侧还缀以褐色和白色细纹,上背棕色较淡,向后逐渐变浓,而羽端黑褐色细斑亦较发达,肩羽及内侧覆羽和三级飞羽色似背部,但在羽基和外翈处沾棕色,肩羽和大覆羽外翈近端处有棕色以至棕白色圆斑,小覆羽的羽基棕色,羽端黑褐色而微缘以棕色或白色斑,初级覆羽黑褐,而杂以若干棕栗色横斑,斑上更缀以褐色细点;初级飞羽黑褐,基部具棕色横斑,端部则杂以灰褐色云石状斑,并贯以若干黑褐色横斑,次级飞羽转为灰褐,密杂以黑褐色细点和同色的横斑;绿羽基部棕色,端部转为灰褐色,均贯以黑褐色横斑,在端部的横斑之间还缀以同色的云石状细点, 外侧尾羽的横斑更细更密。颏白色,下体余部棕黄,胸部杂以黑褐色宽阔羽干纹,羽端两侧缀以白斑,上腹和胁部的羽干纹较细,羽端白斑更著,而在此处的羽干纹更具树枝状横枝,下腹中央棕白色无斑,覆腿羽纯棕色,绿下覆羽棕白,其较长者纯白而具褐色羽干纹。 虹膜金黄色;嘴和爪均暗铅色并具黑端。 量衡度: (注:见图1)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长耳鸮栖息于阔叶林及针叶林中,或在溪河附近的柳,白杨林中,白天隐伏在树干近旁的树枝上或林中空地草丛中,黄昏时开始活动,是严格夜行性鸟类。越冬时多成15—20余只的小群,据湖鸿兴(1965)观察,长耳鸮在11月中旬或下旬到武汉越冬,至翌年3月下旬迁走,越冬期长达4个月,越冬期间,它的栖居地点固定,据三年观察,均在珞珈山南坡的马尾松、小叶栋、樟树混交林中栖息,特别喜欢在马尾松上,站在靠近树干顶端的水平侧枝上,它昼伏夜出,活动有一定规律,但常受日照长短、晴、雨、雪等自然条件所影响。长耳鸮清晨5或6时左右返回栖息地,到中午开始吐出食物残块,至16时左右最多,直至黄昏外出前也有吐出的。呕吐时,它头向后抑,身体直立,并摆动头部,张嘴,头迅速下垂,残块即从口中吐出。 李桂垣等(1985)剖检过5只鸮胃,其内含食物除2只 外,悉为野鼠,包括黄胸鼠、黑线姬鼠等。 胡鸿兴(1965)自1963年11月至1964年3月对413个食物残块分析结果,列于下表。 从以上分析,表明长耳鸮在武汉珞珈山越冬期中以六种小型兽类为食,它们是:小麝 (Crocidura suaveolens),蝙蝠(Pipistrellus abramu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黄胸鼠(Rattus f. flacipectus)、家鼠(Mus musculus),褐家鼠(Rattus norve gicus);所食的鸟类中有鹡鸰类、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a),莺类、麻雀(Passer montanus)、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雀类、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等,其中兽类以黑线姬鼠占取食总频率的56.8%,鸟类以白腰文鸟占10.8%。从有益及有害动物加以分析,有益动物仅占食性总数10.6%,而有害动物却高达89.3%。 毕宁(1988)在山东德州地区于1985 年1—2月间对越冬的长耳鸮,剖析了40个食物残块,亦得到相似的结果。此鸮的残块中以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为最多,占其所吐出之食物残块总量的66.2%,小家鼠(Mus musculus)次之,占11.3%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又次之,占9.9%。在残块中发现的小鸟残骨和鸟嘴等,仅占2.8%。由此可见长耳鸮是捕鼠的能手,野鼠的天敌。 它繁殖情况,国内没有报道,在欧洲,它3月末4月初开始利用喜鹊或猛禽的旧巢产卵,通常每窝产卵4—5枚,从产第一个卵开始孵卵,孵卵期约26—28天。 |
分布信息 | 欧亚大陆北部林带,东到鄂霍茨克海岸、萨哈林岛,日本,南到伊朗,土耳其,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区各国,非洲北部及西北部埃塞俄比亚,北美洲的加拿大及美国北部。 ; 黑龙江哈尔滨,辽宁南部草河口及丹东,内蒙古东部西林、呼伦贝尔盟,青海东部(繁殖鸟),冬时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及台湾省. ;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长耳鸮共有3个亚种,其中仅指名亚种分布于国内。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六卷 鸽形目 鹦形目 鹃形目 鸮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