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Strig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鸮形目 |
科名 | Strigidae |
科中文名 | 鸱 鸮 科 |
学名 | Bubo coromandus (Latham, 1790) |
中文名 | 乌鵰鸮 |
引证 | Strix coromanda Latham, 1790, Index Orn., 1: 53(模式产地:印度科罗曼德尔海滨).; |
俗名 | Dusky Horned Owl;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大型鸮类,外形似鵰鸮,但体形较鵰鸮及林鵰鸮稍细小,虹膜黄色(鵰鸮金黄,林鵰鸮褐色)。栖息时头顶上耳簇羽竖起,几互相靠近,通体大致灰褐色,有灰白色精细虫蠹斑及斑点和黑色羽干纹,肩部有小量浅黄白色斑,翅及尾羽褐色,有浅色横斑及先端,下体较浅淡。 |
形态描述 | 形态 (据指名亚种Bubo c.coromandus 标本) 成鸟 通体大都灰褐色,各羽均有暗褐色羽干纹及虫蠹纹,头顶较背部浅淡;耳簇羽同样暗褐,但基部较浅,内翈有灰色虫蠹纹;肩羽较背部更褐色,褐色羽干纹更明显,它的外侧有浅黄白色斑点,形成一道不明显的肩斑;覆羽似背,中覆羽及大覆羽有黄白色圆点,初级覆羽灰褐有暗褐色阔横斑;飞羽灰褐色,初级飞羽沾暗黄色,都有暗褐色阔横斑和精细虫蠹纹及斑点,最内侧次级飞羽与背同色;下背,腰及尾上覆羽灰褐色,有许多窄小暗黄色横斑和虫蠹纹;尾羽暗褐,具黄白色羽端斑,除中央尾羽外,各羽均有四道明显的深皮黄色横斑,中央尾羽的横斑不甚明显,眼先及眼的前方白色,有黑色须状干羽;面的两侧灰褐色,眼后方色较浅并有狭小黑色中间纹,耳羽后缘暗,形成一道纵纹,随后是一道界线分明的黄色皱领,有轻微灰褐色虫蠹纹及暗褐色羽干纹;颏白色,其余下体灰白,各羽均有暗褐色羽干纹和轻微的褐色横斑,在腹侧更为显著,在下喉横过一道暗黄色羽,亦有褐色羽干纹,前颈基部白色,很象不明显的喉斑;腿覆羽暗黄色,有十分狭小褐色横斑;脚披羽至趾,但趾羽刚毛状灰白色。 虹膜黄色或深黄色;嘴灰白色或浅紫色,尖端角黄色;爪黑色。 量衡度: 性别 嘴峰 翅 尾 跗蹠 ○(1) 50(至额基) 397 210 65 ♂♀ 41-43(至羽毛) 380-415 205-210 65-70 (Baker, 1927)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乌鵰鸮在国内非常罕见,有关它的各种生活习性,至今未见报道。据Baker(1927),在印度此鸮除中午时间外,白天几乎和黄昏时候一样,都在自由活动和猎食,它常在水源比较丰富的森林地区和荒漠地区活动,以猎捕鸦类、蛙、蛇、蜥蜴为食,也偶食和盗食其它鸟类的蛋,甚至猎食箭猪。在印度,它繁殖期是11月至2月,少数在3及4月产卵,占用鹰类旧巢,也在大树的树叉上用树枝营巢,并在巢中不时加上点绿叶和枝条。每窝产卵2枚,大小平均为59.3×48.2毫米。 |
分布信息 | 仅见于浙江建德及江西南昌。; 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西南部及马来半岛。 ;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乌鵰鸮有2个亚种,即指名亚种Bubo c. coromandus及马来亚种Bubo c.klossi。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六卷 鸽形目 鹦形目 鹃形目 鸮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