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Strig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鸮形目 |
科名 | Strigidae |
科中文名 | 鸱 鸮 科 |
学名 | Glaucidium brodiei (Burton, 1836 (1835) |
中文名 | 领鸺鹠 |
引证 | Noctua brodiei Burton,1836 (1835), Proc.Zool.Soc. London,152(模式产地: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
俗名 | Collared Scops Owl; 鸺鹠; 衣领小鸮;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这是我国最小的鸮类,体长仅150毫米左右,上体灰褐而具浅橙黄色横斑,后颈有浅黄色半领,两侧有一黑斑;下体白色,喉部有一栗褐色块斑,两胁有宽阔棕褐色纵纹及横纹。 |
形态描述 | 形态 (据指名亚种G. b. brodiei标本) 成鸟 上体灰褐色,各处都有狭长的浅橙黄色横斑;头部较背部显灰色,在前额,头顶及它的两侧有细小的白色斑点;后颈有由基部黑色、端部棕黄色或白色的羽毛,形成一道显著的领圈,在它的两侧各有一块黑斑;肩羽外翈有较大的白色斑点,形成二道相当明显的白色肩斑;其余上体包括覆羽和内侧次级飞羽暗褐色,具棕色横斑;飞羽黑褐,除第一枚初级飞羽外,外翈均有红棕色斑点,内翈基部有白色斑,到次级飞羽,这些斑纹较大,最内侧飞羽则成横斑状;尾上覆羽褐,有白色横斑及点斑,绿羽暗褐色,有六道浅黄白色横斑及一道羽端斑、眼先及眉纹白色,前者羽干先端呈黑色须状羽,耳羽暗褐而有白色斑纹及斑点;颊白色,向后伸延到耳羽后方;颏及前额白色,被一道有细小横纹的暗褐色块斑隔开;其余下体白色,体侧有大形褐色末端斑,胸的两侧及胁色羽毛有点似背部,尾下覆羽白,先端有褐色斑点;覆腿羽褐,有少量白色细小横斑。 虹膜鲜黄色;嘴浅黄绿色;趾黄绿色,爪角褐。 量衡度:(注:见图1)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此种鸺鹠不畏阳光,中午时也进行活动和觅食,能在阳光下自由飞翔,飞行时常急促地拍打翅膀,然后作一段滑翔。它也在黄昏时活动,但不像其他鸮类那样限于夜间。晚上常常鸣叫,几乎整夜不停,白天有时也可以听到它的叫声。这是一个勇敢的小形鸮类,常常攻击猎取几乎和它一样大小的猎物,主要以鼠类,小鸟及昆虫为食,栖息时,常常摆动尾羽,从一侧到另一侧。 关于这种鸺鹠的繁殖情况,国内尚缺报道。据Ali et Ripley (1969)在印度3—6月繁殖,在天然洞穴,或强占拟啄木或啄木鸟的巢繁殖。卵通常4个,有时3或5个,白色圆形,大小约29×24毫米。 |
分布信息 | 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留鸟)。 ; 巴基斯坦及印度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及加里曼丹岛。 ;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领鸺鹠共有4个亚种,其中有2个亚种见于国内。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六卷 鸽形目 鹦形目 鹃形目 鸮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