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Strig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鸮形目 |
科名 | Strigidae |
科中文名 | 鸱 鸮 科 |
学名 | Strix nebulosa Forster, 1772 |
中文名 | 乌林鸮 |
俗名 | Dark Wood Owl;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大型鸮类,体长约648毫米左右,头大,面盘圆形,有同心形暗邑圆周及灰白色横斑,头顶无耳簇羽,全身羽毛蓬松,给人以十分大的印象,尾长,通体大都灰褐色,上体有暗色及白色斑点;下体白色或灰白色,有宽阔褐色长条纹,颏有显著黑色颏斑。 |
形态描述 | 形态 (据Strix nebulosa lapponica亚种标本) 成鸟 上体通常为灰褐色,各羽有白色横斑及虫蠹纹,使上体形成一种不大明显的条纹外表,背部羽毛中央有纵长褐色条纹;头及颈较背部浅淡,因羽毛大部分白色,基部沾茶黄色,并有褐色宽阔的中央纹及横斑;肩部羽毛较上体其余部分白,外翈几纯白色,只有少数褐色横斑;覆羽较背部暗,褐色,散级以少量不规则的白纹,大覆羽外翈有大形白色卵圆形白斑;初级覆羽暗褐,有灰褐色横斑;飞羽暗褐色,具浅渴色横斑,内翈则为浅茶黄色,所有浅斑都轻微地杂以“Z”形褐色虫蠹纹;次级飞羽也具浅褐色横斑,外翈则稍为倾向白色,最内侧次级飞羽和背相似;尾羽灰褐色,羽端暗褐一些,有5道形状不明显的浅白色横斑,两个横斑之间也杂有白色斑点,特别在内翈上;面盘灰白色有波状宽阔黑色同心线圆圈;眼先及眼上方羽毛白色,皱领暗褐,在耳后大部分羽毛具暗茶黄褐色先端和横斑,基部白色而有暗褐色中央纹;颏暗褐色,有些羽缘有少量白色斑点;下体余部污白色,有宽阔褐色条纹,多数羽毛有浅褐色不明显的横斑;覆腿羽有十分密的褐色横斑。 虹膜黄色;嘴黄色;爪黑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 780,一 310,一 40,40 410,420 280,290 70,85 ♀♀(4) 一, 一, 560,580 40,一, 420,400, 300,295, 100,70, 1000,1005 593, 一 50,45 410, 400 311,330 70,75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主要生活在针叶林地区。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北部的大兴安岭林区,它主要栖息在以落叶松、白桦、山杨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中,有时也在沟谷杂木林中活动。飞翔迅速无声,常常落在高大乔木顶端的树枝上。据Burton (1973),北欧的乌林鸮,常利用苍鹰, ,金鵰的旧巢,它和长绿林鸮相似,从来不带任何新鲜材料到巢中,只利用旧巢的原有材料进行加固,它和其他林鸮不同,从来不在洞中营巢。杨学明等(1982)于1979年5月18日在大兴安岭林区发现一个乌林鸮的巢,它筑在高大的落叶松上,离地8.8米,巢的周围植物茂密,乔木有白杨,山杨等,林下植物有山玫瑰,野豌豆,珍珠梅,玉竹,二叶舞鹤草等。巢构造简陋,粗糙蓬松,象乌鸦巢,但较大。由落叶松树枝构成,内垫以少量羽毛。它的大小为:高65厘米,雌16厘米,外径为110×95,内径35×28厘米;内有 卵4枚,卵呈卵圆形,灰白色,无光泽和斑点;大小为55.7(55—57) ×41.7(40—43)毫米,卵重平均为51.2克。5月18日发现鸟巢时,雌鸟正在孵卵,5月20日有一卵已啄开一小孔,雏鸟马上孵出,5月28日观察,4个雏鸟已全部出壳。刚出壳的雏鸟,体重为51.7克,体长107(96—115)毫米,仅头顶、颈、上背和两翅均披稀疏乳白色绒羽,其余体部裸露,呈肉红色。 乌林鸮食物,繁殖期以啮齿动物鼠类为食,在它巢中,可以经常见至1—3个死的棕背 (Clethrionomys rufocanus),有时还能见到雄鸟把捕猎到的徐背 送到巢内, 食在巢的雌鸟。 |
分布信息 | 仅分布于黑龙江鸥浦,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根河、博克图、科尔沁右翼前旗。 ; 欧洲北部,从斯堪德纳维亚北部,芬兰到苏联欧洲部分,西伯利亚泰加林区南缘,蒙古东北部肯达山,北美洲从阿拉斯加中部到加拿大及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爱达荷和蒙塔那西部。 ;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乌林鸮仅有2个亚种,其中只有1个亚种见于我国。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六卷 鸽形目 鹦形目 鹃形目 鸮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