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Trogoniformes |
目中文名 | 咬鹃目 |
科名 | Trogonidae |
科中文名 | 咬鹃科 |
学名 | Harpactes oreskios (Temminck, 1823) |
中文名 | 橙胸咬鹃 |
引证 | Pyrotrogon oreskios Baker,1927,4:320—321.; |
俗名 | Orange-breasted Trogon;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无眉纹。雄鸟头部橄榄黄色;胸橙红色;腹橙黄色。雌鸟头橄榄色,胸、腹部分别为橙黄及黄色。 |
形态描述 | 形态 (依据云南标本。) 雄鸟 头、后颈及颈侧橄榄绿色;背以至中央一对尾羽栗色,后者具黑色羽端斑;近中央两对尾羽全黑色;其余侧尾羽黑色而具白端斑,外羽白色范围更扩展;翼黑褐色,小翼羽的外翈,大、小覆羽及三级飞羽均密布白色虫纹状横斑。下体前颈至上胸黄橄榄绿色,下胸橙红色,向下渐淡至橙黄色;腋羽大都白色。 雌鸟 脸及颏灰褐色,头余部、颈及上胸橄榄褐色;背至腰及肩棕褐色,尾上覆羽色较鲜亮,呈棕栗色;尾羽中央一对与腰同色而具黑色端斑,其余各对与雄鸟同;翼各部分颜色大致与雄鸟同,只对应的白色虫纹斑转为黄棕色;下胸至尾下覆羽自橙黄色至亮黄色。 幼鸟上体棕红色,头较暗;翼似成鸟,但覆羽及内侧次级飞羽具宽阔的红褐色和黑色横斑;颏、喉暗褐色;下体余部为苍淡的棕色。 虹膜暗褐色,眼周裸皮亮紫蓝色;嘴黑色;脚黑褐色。 量衡度 (mm,g)(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 52 310 14,15 126,126 182,186 13,14 ♀♀(2) 50,53 294,295 14,15 120,123 161 12,14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见于平原和海拔至1500 m地带的竹树和阔叶树混交林,一般出没于树木较稠密的阴暗环境,活动于树木顶层。其取食方式有像鹟类一样凌空攫食飞过的昆虫(但不回复原栖止处);有攀于枝头啄食野果;亦较其他咬鹃多落至地面啄食落果和昆虫。检胃分析(郑作新等,1956年4、5月),2个胃内有甲虫、鳞翅目幼虫及其他昆虫。 橙胸咬鹃的繁殖期大都在春季,卵产于朽树洞内,巢洞由亲鸟作成,国内未有产卵记录,据Baker(1927),卵一窝2、3枚,偶有4枚,淡咖啡因色。 |
分布信息 | 云南西双版纳,广西环江、百色(留鸟)。; 自印度、中南半岛南至印度尼西亚。 ;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橙胸咬鹃共有4个亚种分化。中国只有一个亚种。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此鸟吃虫,为森林益鸟;羽色美丽,亦有观赏价值。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