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Trogoniformes |
目中文名 | 咬鹃目 |
科名 | Trogonidae |
科中文名 | 咬鹃科 |
学名 | Harpactes wardi (Kinnear, 1927) |
中文名 | 红腹咬鹃 |
引证 | Pyrotrogon wardi Kinnear,1927,Bull.Brit.Orn.Cl.,47:112(模式产地:缅甸:Sesingkhu Valley).; |
俗名 | Ward’s Trogon; 瓦氏咬鹃;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有橙黄色眉纹;中央尾羽黑色;国内其他二种咬鹃无眉纹,中央尾羽栗色至棕褐色,区别显著。 |
形态描述 | 形态 (依据云南标本。) 雌鸟 眼先、眼周、眼后及面颊黑色;眉纹、额侧各一块斑及头顶前部橙黄色;头上余部及整个上体余部暗石板灰而沾橄榄黄色;中央尾羽黑褐至黑色;侧尾羽黑色,末段具淡棕黄至近白色的长楔形斑;翅黑褐至黑色,初级飞羽羽干及外缘白色,内侧飞羽及翅上覆羽具灰白至棕白色虫蠹状横纹。颏及上喉污黑色;下喉至胸与背同色;以下柠檬黄色,向下渐淡。 雄鸟 据 Ali 等称,上体暗葡萄红色(或栗赤色);中央尾羽黑色;侧尾羽赤粉红色替代了雌鸟的淡棕色;喉、胸暗葡萄红色,似头部;下体余部浓赤粉红色。 幼雄鸟似雌成鸟,但上体较暗,头部黄色不显,眼先前及额侧有橙红斑;下胸有淡橙红色羽出现。 虹膜褐色,眼周裸皮粉蓝色;嘴粉红色,嵴黑色,幼鸟嘴基黑色,下嘴淡黄色,先端淡橙黄色;脚肉粉红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 110,120 363,386 18,19 167,172 226,235 16,18 ♂(1幼) 110 370 19 161 224 17 6♂♂(据Ali) 17—19 167—177 218—233 17—18 5♀♀(据Ali) 18—19 169—175 210—228 18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有很多习性与红头咬鹃相似,甚寂静,不爱叫;一般叫声柔和;以空中飞过的昆虫或树上浆果和较大颗的种子为食。昆明动物研究所(1980)记述此鸟在饲养时摄食鸟肉。 繁殖资料尚缺乏,Ali 和 Ripley(1970)谓,4月5日采到的雄性标本睾丸完全成熟,雌鸟的输卵管扩大,显示正在产卵迹象。 |
分布信息 | 见于喜马拉雅东段至缅甸北部及中南半岛。 ; 仅见于云南贡山(留鸟)。;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未有亚种分化记录。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数量少,经济价值不大,但有学术价值,为我国稀有种。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