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Myloba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鲼目 |
科名 | Dasyatidae |
科中文名 | 魟科 |
学名 | Dasyatis akajei (Muller et Henle), 1841) |
中文名 | 赤魟 |
引证 | laasyrttis akajei 陈哲聪等, 1993; Dasyntis ak匆ei 王文滨, 1955; Dasy&ztus akajei Garman, 1913; Daswtis akajei Rutter, 1897; Trygon akajei (Burger , ); |
形态描述 | 体盘亚圆形,前缘斜直,与吻端约成60°;体盘宽比体盘长约大1.2倍,最宽处在于体盘前部2/5区域。吻端作短圆锥状突出,吻长约等于体盘长的1/4,约比眼间隔大1.8-2倍。眼颇小,稍突起;眼径几与喷水孔等大;眼间隔宽平,比眼径约大2倍。前囟楔形,前宽后狭。前鼻瓣连合为口盖,伸达口缘,后缘细裂。口小,波曲,口前吻长比口宽大2.3-2.5倍,腭膜中部凹入,后缘细裂;口底具显著乳突3个,外侧各具细小乳突1个(1,I,I,I,1)。齿细小,平扁,铺石状排列。腹鳍后缘平切,外角和后角钝圆;里缘分明。尾细长如鞭,尾长比体盘长大2-2.7倍。在尾刺后,尾的上方具一低的皮膜,约与吻长相等;下方的皮膜比较明显延长,比上方皮膜长1倍余。 幼体完全光滑,或头后正中肩带上具一平扁结刺;成体头后至尾刺前具结刺1纵行,肩区内外具结刺2短行,眼后具小刺1小群,尾上几个结刺较大,平扁延长尖利。 体赤褐色,大者较深,体盘边缘浅淡;眼前和眼下、喷水孔上侧和后部以及尾的两侧赤黄色。腹面近边缘区橙黄色。暖温性近海底栖中小型次要经济鱼类。体长1 m左右。 |
分布信息 | 中国东海及台湾海域、南海、也溯西江到达南宁; 日本南部和朝鲜西南部。;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22尾;全长479-948 mm;采自广东省广海、汕尾、闸坡,福建厦门,广西南宁、龙州。 |
分类学讨论 | 吴熙载等(1962)《龙州鯆鱼初步调查报告》,认为原在海中生活的赤红被“陆封”于淡水成为龙州鯆鱼。1963《龙州鯆鱼调查读志》根据两次在龙州捕获的21尾标本测量 鉴定与海产赤魟分类特征完全相同。匡庸德(1991)《广西淡水鱼类志》认为赤魟在珠江三角洲上溯至西江一带各大河中皆有分布,因此南宁和龙州赤魟是徊游种类而非陆封种。 Roberts, T. R (1985)赠送给作者大英博物馆馆藏赤魟选模标本RMNH, 4255a,全长147 mm的照片(背腹面)及X光片。据此与海产及龙州、南宁所采标本(依中科院水生所馆藏标本测量10尾)与选模标本比较有下列不同点:①选模标本体宽最宽处在体盘长1/2处稍后方;后者在体盘前部2/5区域。②体盘宽比体盘长约大1.32倍;后者1.2倍。③体盘前缘与吻端约成65°;后者60°。④体盘宽至吻端水平距大于至胸鳍基;后者小于至胸鳍基。⑤口前吻长约为鼻间隔的2倍;后者为2.4倍。⑥鼻瓣宽为鼻瓣长的2.6倍;后者为1.8倍。⑦前鳍基软骨附辐状软骨52条,后者51;中鳍基软骨附辐状软骨11,后者12;后鳍基软骨均附辐状软骨46。因此曾认为本种可能是一新种,但作者测量观察22尾标本与定名人Miiller and Henle (1841)专著的图、文时照,认为差异不大,仍应属赤红。 本种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圆口纲 软骨鱼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