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Myloba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鲼目 |
科名 | Dasyatidae |
科中文名 | 魟科 |
学名 | Dasyatis kuhlii (Miller et Henle, 1841) |
中文名 | 古氏魟 |
引证 | Daswtis kuhlii 朱元鼎, 1960; Daswtis kuhlii 陈哲聪,庄守正, 1993; Diasyutis varidens Gannan, 1855; Dasyatis kuhlii Fang et Wang(方炳文、王以康), 1932; Trygon kuhlii Muller et Henle, 1841; |
形态描述 | 体盘斜方形,前缘斜直或微凹,与吻端成60°-70°;前角钝尖,后角尖锐。体盘宽比体盘长大1.4-1.5倍,最宽处在于体盘的前半部。吻端圆钝,不突出,吻长等于体盘长的1/5-1/6,比眼间隔约大2倍。眼大,显著突起,比喷水孔为大。喷水孔狭小,呈“S”,形,里侧被眼的后外部遮盖。前鼻瓣连合为口盖,伸达下颌;后缘细裂,中部微凹。口小,波曲;口前吻长比口宽约大1.7倍;腭膜中部凹入,后缘细裂;口底中部具显著乳突2个(0,I ,0,I,0)。齿细小,在上颌突出部分较大而尖。鳃孔颇宽,第三鳃孔宽约等于第五鳃孔间距离的1/3。 腹鳍稍呈三角形,后部鳍条比前部短,在雌体后缘与里缘分明,前角颇尖,后角圆钝;在雄体后缘与里缘连合,前角钝尖,后角消失;鳍脚扁长,后部尖突。 尾颇短,比体盘长大1.3-1.5倍;上皮膜短而显明,隐约地可见到退化的鳍条痕迹,其长约等于吻长;下皮膜始于尾刺下方,几达到尾端,其前部颇宽,后部渐低平。 幼体光滑,稍大者背上肩带区正中具平扁结鳞,长大者自头后至尾刺前方具结鳞1纵行。 背面褐色,具不规则暗色斑块,常多少具黑缘蓝色圆斑;头的前部、在两眼前后区域,具一显著暗色横条,其中间具一狭小浅色横条;胸鳍后缘暗色;尾暗褐色,其后部具几个白色环纹,腹面淡白色,边缘灰褐色。 |
分布信息 | 印度尼西亚,日本南部。; 分布于台湾海域、东海、南海;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8尾;全长307-669 mm;采自广东广州,福建厦门。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圆口纲 软骨鱼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