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Rajiformes |
目中文名 | 鳐目 |
科名 | Rajidae |
科中文名 | 鳐科 |
学名 | Raja gigas Ishiyama, 1958 |
中文名 | 巨鳐 |
引证 | Raja gigas 邓思明等, 1988; Raja (Dipturus)gigas Ishiyama, 1958; |
形态描述 | 测量标本5尾;全长534-748 mm;采自南海。 体盘前部斜方形,后部圆形;前缘外侧稍波曲,后缘广圆。尾较粗厚,前部稍圆,后部平扁,具侧褶。从尾基至尾端具大的发电器。 体盘宽为体盘长的1.4-1.5倍,为尾长的1.5-1.7倍。尾部侧皮褶发达,前部较 低平,向后渐变宽,从腹鳍里缘1/3处向后延伸至尾鳍2/3处。吻宽而尖突,头长为吻长的1.5-1.7倍,吻前端扩大的翼状软骨长为吻软骨的2/5。眼较小,吻长为眼径的5.9-6.8倍。眼间隔宽平,其宽为眼径的1.2-1.5倍。前鼻瓣宽大,后侧近圆形,袋盖状突出,伸达口隅或下颌侧缘,掩盖鼻孔和鼻口沟,后缘细裂;鼻间隔宽平,后缘广圆形凹入;后鼻瓣前半部作半环形突出于外侧,形成入水孔。口颇大,平横,浅弧形稍波曲,口角具唇褶,口前吻长为口宽的2.4-2.6倍。腭膜发达。齿较小,近菱形,后缘中央有一向后小尖突,铺石状排列。上下颌齿同型,部分外露,约32-40纵行。喷水孔紧位于眼后,其横径为眼径的4/7。鳃孔5对,弧形排列,第一至四对几等大,第五对较小,第五对鳃孔间距为第三对鳃孔宽的5.2-5.9倍。 胸鳍前延,仅达吻侧中部,距吻端有一较长距离,前缘、后缘和里缘分明,前角和后角钝圆。腹鳍中大,起点位于胸鳍基后端稍前方,其前缘与胸鳍后缘分开,后缘分裂很深,前部突出作足趾状;后瓣边缘有缺刻。雄鱼鳍脚宽扁,后端尖突。背鳍2个,同形,几等大,位于尾后部,两背鳍间距为第一背鳍基的1/4-1/5,前缘、后缘和里缘连合,呈半圆形;第二背鳍基后端几与尾鳍上叶相连。尾鳍上叶低长,稍小于或等于第二背鳍基底长,下叶很低而不明显。 背面具细刺;雌鱼背腹面常有很微弱小刺,雄鱼不明显。吻软骨上和吻侧以及胸鳍前部外侧,密布小刺;在尾部背中央,从腹鳍中部起至第一背鳍前方,有一纵行结刺,19-24个,胸鳍后缘基部内侧水平线上有一对颗粒状突起,个别个体在眼间隔正中后方,有一结刺;眼前、眶上和眶后有结刺3-6个。 背面及其边缘均为铅灰色或浅灰黑色,腹面浅灰色。背鳍里缘、尾鳍及尾部侧褶和腹鳍灰黑色。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中国东海和南海; 日本,水深300-1 000 m处。;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圆口纲 软骨鱼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