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Rajiformes |
目中文名 | 鳐目 |
科名 | Rajidae |
科中文名 | 鳐科 |
学名 | Raja kwangtungensis Chu, 1960 |
中文名 | 广东鳐 |
引证 | Raja kuangtungensis Chu(朱元鼎), 1960; Raja(Dipturus) kuangtungensis 陈哲聪、庄守正, 1993; |
形态描述 | 测量标本3尾;全长330-493 mm;采自广东闸坡。 体盘前部斜方形,后部圆形;前缘凹入,吻颇延长尖突。尾很细,尾长约与体盘长相等或稍大,尾褶低平,不很发达。 体盘宽比体盘长约大1.3倍;体盘长比吻长约大3.5-4倍;吻长比眼径约大4倍,比两眼间隔约大4倍;喷水孔比眼稍小;口前吻长比口宽约大2倍;第五鳃孔间的距离比第三鳃孔大4-5倍。 前鼻瓣宽大,圆形袋盖状突出,伸达口隅,后缘细裂;鼻间隔后缘广圆形凹入。后鼻瓣前部半环形突出,成为入水孔。口大,平横,稍波曲。齿细小,铺石状排列,约34-37纵行。 眶前、眶上和眶后小刺半环形排列,7-11个。头后脊板上无结刺。雄体尾上正中具结刺1纵行,在全长493 mm 的雌体尾上正中具结刺1纵行,侧行小刺尚在发生中。背鳍间隔具结刺2-3个。体盘前缘腹面具小刺,头后在肩板两侧具半环形黏液孔两纵群,每群由单行6-7个黏液孔组成。 胸鳍前延,仅达吻侧中部,距吻端有一颇长距离,前角和后角钝圆。腹鳍后缘分裂很深,前部突出作足趾状。背鳍2个,大小约相等,或第一背鳍较小,背鳍间隔约与第一背鳍基底长相等,第二背鳍几与尾鳍上叶相连接。尾鳍下叶消失。 背面黑褐色,液浸标本呈现不规则浅色斑块,腹面灰褐色,腹鳍足趾状部分的后端白色,泄殖孔周围白色。腹面黏液孔周围具深褐色边缘。 本种与美鳐(R. pulchra Liu)虽相似,但区别在于吻端较延长尖突,尾较细小,腹鳍足趾状部分的后端白色,背面黑褐色,齿纵行较少等等。 |
分布信息 | 分布台湾海峡、南海; 日本。;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圆口纲 软骨鱼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