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Rajiformes |
目中文名 | 鳐目 |
科名 | Rajidae |
科中文名 | 鳐科 |
学名 | Raja boesemani Ishihara, 1987 |
中文名 | 鲍氏鳐 |
引证 | Raja ( Okaemejei ) boesemani 陈哲聪、庄守正, 1993; Raja(Okamejei)boesemani Ishihara, 1987; |
形态描述 | 体盘菱形,最大宽度在体盘后半部,位于体盘长的55.7%-62.7%处。吻坚而尖突。尾部粗壮,向后渐狭长,尾长小于体盘长,尾长为全长的43.6%-48.8%;尾部侧褶窄。体盘宽比体盘长约大1.1-1.2倍;体盘长比眼前吻长大3.4-3.9倍;吻长比眼径约大4.5倍,比眼间隔约大3.5-3.9倍;喷水孔小于眼径;头长为第一鳃孔间距的74.0%-82.7%。 前鼻瓣宽大,圆形袋盖状突出,伸达口隅,后缘细裂;鼻间隔后缘广圆形凹入。后鼻瓣前部半环状突出,成为入水孔。口大,浅弧形,口前吻长为口宽的1.8-2.0倍。齿细小,铺石状排列,雄鱼上颌齿32-52行尖齿,雌鱼有39-52行扁平齿。 体盘背面具结刺和小刺;项刺0-4,大多为1-3;眼眶结刺3-13,常为6-9;两背鳍间刺2-6。雌雄幼鱼尾部结刺1行,雄成鱼尾部结刺3行,雌成鱼5行。雄鱼胸鳍前侧有发达的结刺。吻部、体盘前缘和两背鳍及尾鳍上常具小刺。腹面除吻端和鼻侧外均光滑无刺,腹面黏液孔在后基鳍软骨中部聚集成“V',字形。 胸鳍前延仅伸达吻部中侧,距吻端有一颇长距离,前角和后角均圆钝。腹鳍后缘分裂很深,前部突出作足趾状。背鳍两个几等大;两背鳍间距大于第一背鳍基底长的1/2,常小于第一背鳍基底长;第二背鳍后端与尾鳍上叶间距长为第二背鳍基底长的1.4-1.9倍。尾鳍仅背叶发达,其高度大于尾部侧褶的最大宽度,尾端腹面有一嵴突,其长为尾鳍基底长的1/2;尾鳍下叶消失。 背面暗褐色,吻部淡而透明,体背部散布如蔷薇花似的暗色斑点,有时在体盘两侧排列成对称形。在胸鳍腋部有一对暗色环,环大如眼径,液浸标本则不明显,前面一对暗色环有时在胸鳍中部,此环内有暗色斑。两背鳍尖端和尾暗色,腹面常白色,有些标本腹面色暗。黏液孔在体盘前半部分散排列,腹部和腹鳍区域则缺如。卵囊长方形,有4个角,不包括角的卵囊长径为55-60mm。 我们未见本种标本,依据Ishihara (1987)和陈哲聪等(1993)资料综合描述。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台湾海域; 日本,印度洋。;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圆口纲 软骨鱼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