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archarhiniformes |
目中文名 | 真鲨目 |
科名 | Sphyrnidae |
科中文名 | 双髻鲨科 |
学名 | Sphyrna lewini (Griffith et Smith, 1834) |
中文名 | 路氏双髻鲨 |
引证 | Sphyrna zygaena (not Linnaeus): Fang et Wang(方炳文、王以康), 1932; Sphyrna lewini 陈哲聪、庄守正, 1993; Sphyrna lewini 朱元鼎, 1960; Zygaena letvini Griffith, 1834; Sphyrna lewini 刘继兴, 1979; |
形态描述 | 体延长,侧扁而高。头的后部侧扁,前部平扁,向两侧扩展,形成鎚状突出;头长约为全长的2/9。尾侧扁中长,比头和躯干稍长;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下方的凹洼有时不显著)。头侧突出的外缘圆凸,后缘浅凹,长和宽约相等,后缘与头侧纵轴不成直角。吻短而很宽,前缘广弧形,波曲,正中和里侧浅凹,外侧在鼻孔处深凹。吻软骨端部中央具一显著圆孔。眼圆形,瞬膜发达,位于头侧突出的侧面前部,距鼻孔的距离约与眼径相等。鼻孔平扁,位于吻端,靠近外侧;外鼻沟短,伸达头侧突出上角,里鼻沟颇长,几伸达里侧浅凹处,深度向里渐减;鼻孔里侧在出水孔上方有个三角形、风斗状突起。口弧形,口宽约等于或小于(幼体)口前吻长,口长约等于口宽的1/2,口隅约与头侧突出的后缘在同一水平线上;下唇褶很短小,无上唇褶。上颌齿侧扁,三角形,齿头外斜,边缘光滑,里缘圆凸,外缘深凹;1-2行在使用,正中1齿,每侧15-16齿。下颌齿与上颌齿同型而稍狭,齿数也相同。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中大,前4个约同大,最后1个较小,第四与第五个距离较近,最后1或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盾鳞壳形,具3棘突3纵嵴。 背鳍2个;第一背鳍高大直竖,风帆形,起点对着胸鳍里缘中部,上角钝圆,后缘稍凹,下角稍延长尖突,未伸达腹鳍起点垂直线;第二背鳍小,起点与臀鳍基底前半部相对,上角钝圆,后缘凹入,下角延长尖突,离尾基很近。尾鳍宽长,约等于全长的3/10,尾椎轴上翘,上叶见于尾端近处,下叶前部显著大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后延,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与上叶连接,尾端钝尖,后缘凹入。臀鳍比第二背鳍稍大,距尾基比距腹鳍基底稍近,外角尖突,后缘深凹,里角延长尖突,未伸达第二背鳍下角后端垂直线。腹鳍比臀鳍大,距第一背鳍比距第二背鳍稍近,外角圆钝,后缘稍凹,里角钝圆微突。胸鳍中大,后缘凹入,外角和里角钝圆微突,鳍端几伸达第一背鳍基底后部。 背侧面灰褐色,腹面白色;第一背鳍后缘、第二背鳍上部和后缘、尾端上部、尾鳍下叶前部下端和胸鳍外角腹面都黑色。 |
生物学描述 | 热带和温带常见鳖,栖息于从潮间带至至少275 m深处,常成大群。胎生,具卵黄囊胎盘,每产15-31仔,刚产仔鲨长42-55 cm。雄鲨性成熟长140-165 cm,雌鲨性成熟长约212 cm,最长达370-420 cm。肉质佳,鳍制鱼翅,皮可制革,肝油入药。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中国黄海、东海台湾沿岸、南海;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18尾;全长367-964 mm;采自上海,浙江嵊山,福建东山、厦门。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圆口纲 软骨鱼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