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archarhiniformes |
目中文名 | 真鲨目 |
科名 | Triakidae |
科中文名 | 皱唇鲨科 |
学名 | Mustelus griseus Pietschmann, 1908 |
中文名 | 灰星鲨 |
引证 | Mustelus griseus 朱元鼎, 1960; Mustelus griseus Pietschmann, 1908; Galeorhinus laezris (not Rhondelet) Liu(刘发煊), 1932; Mustelus griseus 陈哲聪、庄守正, 1993; Galeorhinus lunulatus (not Jordan et Gilbert) Liu(刘发煊), 1932; |
形态描述 | 体细而延长。头平扁,中长,头宽比头高为大,头长约为全长的1/5。尾细长,比头和躯干约长1.2倍,尾基上下方无凹洼。吻中长,背视近三角形,前缘钝尖,侧视尖突。眼椭圆形,前端圆,后端尖;瞬褶平横外露,外侧有1深沟,距第一鳃孔比距吻端为近,眼径比鼻孔长约大1.5倍。鼻孔宽大,距口端比距吻端为近;鼻间隔中宽,比鼻孔长约大1.4倍;前鼻瓣中部具一舌状突起,出水孔半露,后鼻瓣后部无半环状薄膜。口颇小,三角形,两侧斜行,前端圆钝,口宽比口前吻长为短,小于鼻孔外侧之间的距离,口长约等于口宽的3/5;下领稍短,口闭时上颌齿全露,下颌齿只在缝合处露出;上唇褶粗大而短,约等于上颌长的2/9,下唇褶细而较长,约等于下颌长的1/3。齿细小而多,铺石状排列,多行在使用,上下颌各列成1齿带,齿平扁圆凸,斜方形。喷水孔小,横椭圆形,两端尖,位于眼角后下方。鳃孔5个,狭小,第三鳃孔宽约与眼径相等,中间3个较宽,最后1个最小,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盾鳞具3纵嵴,1-3棘突。 背鳍2个;第一背鳍颇大,较后位,距腹鳍比距胸鳍近许多;起点几对着或稍后于胸鳍里角,距吻端与距第二背鳍约相等,或距吻端较近;上角圆钝,后缘凹入,下角延长尖突,几达腹鳍起点上方。第二背鳍稍小;起点前于臀鳍起点,距尾基与距第一背鳍几相等;上角圆钝,后缘深凹,下角延长尖突。尾鳍颇短狭,约等于全长的1/5。尾椎轴稍上翘,上叶颇发达,下叶前部稍突出,中部低平而短,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与上叶连接,尾端钝尖,后缘斜直。臀鳍小,起点约与第二背鳍基底后的1/3处相对,后缘深凹,里角延长尖突。腹鳍比第二背鳍稍小,位于背鳍间隔前半部下方,起点与第一背鳍下角后端相对或稍后,后缘斜直微凹,里角钝尖微突;鳍脚平扁延长,后端钝尖。胸鳍中大,外角钝尖,后缘凹入,里角钝圆,鳍端伸达或越过第一背鳍起点下方。 体侧面灰褐色,腹面白色;各鳍紫褐色,后缘较浅淡,体无白色斑点。 |
生物学描述 | 暖水性近海栖息的普通小型鲨鱼之一,主要食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小鱼等。体长约1m内外。胎生,每产10余仔,胎儿具卵黄囊胎盘,连于母体子宫壁上,脐带很长,子宫分成多室,胎儿各居一室。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中国黄海、东海台湾东北部海域、南海; 越南,日本,朝鲜。;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23尾;全长261-830mm;采自福建东山、厦门。广东汕尾、广州。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圆口纲 软骨鱼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