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Lamniformes |
目中文名 | 鼠鳖目 |
科名 | Isuridae |
科中文名 | 鲭鲨科 |
学名 | Isurus oxyrinchus Rafinesque, 1809 |
中文名 | 灰鲭鲨 |
引证 | Oxyrhina glauca Muller et Henle, 1841; Isurus oxyrinchus 陈哲聪、庄守正, 1993; Isurus glaucus 朱元鼎, 1960; Isurus oxyrinchus Rafinesque, 1809; |
形态描述 | 测量标本4尾;全长764-2230 mm;采自东海和南海。 体纺锤形,躯干肥大,头、尾渐细小。尾柄具一侧突;尾鳍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吻长而尖。眼大,圆形,无瞬膜,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为近。鼻孔小,距眼比距吻端为近。口深 弧形,长与宽几相等;唇褶约为颌长之半,沿着唇内侧。齿侧扁,尖锐;在颌的前部者齿头细长弯曲,在后部者齿头短宽,三角形;无侧齿头;每侧每行10-12个,2-3行在使用;上颌第三齿较小。喷水孔细小,位于口角上方,在眼的下缘水平线上,距眼颇远。鳃孔5个,宽约与吻长相等,最后2个距离较近,最后1个恰在胸鳍基底前 方。 背鳍2个;第一背鳍中大,起点与胸鳍里角相对,后缘微凹,下角尖突;第二背鳍很小,基底中部与臀鳍起点相对,上角圆,下角延长尖突。尾鳍短宽,叉形,尾椎轴上翘;上尾叉由上叶、尾椎轴、下叶中后部组成,下尾叉单由下叶前部的突出部分组成;下叶中、后部间具一缺刻。臀鳍与第二背鳍大小和形状相同。腹鳍小,约位于两背鳍间的下方,后缘凹入,外角圆,里角尖突。胸鳍颇狭长,后缘凹入,外角钝尖,里角圆形,胸鳍长较短于头长。 体青色,吻腹侧和腹部白色。 |
生物学描述 | 热带和暖温带近海上层大中型鱼类,但在水温16℃处则较少见;活泼健泳,可能是鲨类中游速最快的1种,活动于表层至水深至少152 m处,夏季随暖流移动。卵胎生,胎儿在子宫有同种相残杀吞食的习性,每产4-6仔,刚产仔鲨长60-70 cm,雄成鱼长195-284 cm,雌成鱼长280-394 cm,最长可达4m。性猛厉,追逐鲐和鲱等鱼群,危害经济鱼类。但肉质佳,肝油入药,鳍制鱼翅,皮可制革,两颌和齿可制装饰品。在地中海,加勒比海和西非,灰鲭鲨是重要渔获对象之一,也是垂钓者的游猎鱼。 |
分布信息 | 广布于世界各大洋; 分布于东海和台湾海域、南海;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圆口纲 软骨鱼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