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Orectolobiformes |
目中文名 | 须鲨目 |
科名 | Ginglymostomatidae |
科中文名 | 锈须鲨科 |
学名 | Nebrius ferrugineus (Lesson, 1830) |
中文名 | 长尾光鳞鲨 |
引证 | Nebrius ferrugineus 陈哲聪、庄守正, 1993; Scyllium ferrugineum Lesson, 1830; Ginglymostoma ferrugineum 刘继兴, 1979; |
形态描述 | 测量标本2尾;全长700-740 mm;采自西沙群岛海域。 体延长,纺锤形;前部宽扁,后部略呈圆筒形。头平扁而宽大,头长约为全长的1/5-1/4。尾较长,尾长约为体长的1/2弱,尾基上、下方无凹洼。吻颇短,吻端宽圆,头长约为口前吻长的7.4倍。眼甚小,长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距第一鳃孔较距吻端为近,眼径约为第三鳃孔长的1/2。鼻孔近口,具鼻口沟,前鼻瓣前部具一长的鼻须,须长约为眼径的2倍,须末端不超过下唇,伸达齿板前面;前鼻瓣后部为1狭扁皮褶,并伸达齿板前面,成一口前皮膜;后鼻瓣前部半环形,后部薄褶沿着鼻口沟外侧伸达口隅。口平横,上、下唇褶很肥厚。齿较小,侧扁卵圆形。具9-11齿头,中央齿头稍延长,上颌齿每侧每行15齿;下颌齿每侧每行13-14齿。喷水孔细小,斜裂,约与眼在同一水平上,位眼后方,距眼约等于眼径。鳃孔5个,中大,第一鳃孔长稍小于口宽的1/3,第三鳃孔稍大,最后2个鳃孔甚接近几重叠,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盾鳞1棘突,3纵嵴。 背鳍2个,形状相同。第一背鳍较大,上下角钝尖,后缘平直,起点稍前于腹鳍起点,两背鳍间距约与第一背鳍基底长相等;第二背鳍较小,位于臀鳍上方,起点前于臀鳍起点,上下角钝尖。尾鳍较长,约为头长的1.6倍,尾椎轴低平,上叶不发达,仅见于尾端近处;下叶前部稍圆突,中部低平后延,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为小三角形突出,与上叶相接处有一缺刻。臀鳍较大,起点后于第二背鳍,下角向后伸延呈尖突,基底稍大于第二背鳍。腹鳍近方形,后缘截形且与第一背鳍后缘相对。胸鳍中大, 近镰形,前缘稍圆凸,外角钝尖,后缘稍凹,里角广圆,里缘斜直。 体背面和侧面锈褐色,腹面淡黄色,各鳍与体侧同色。 |
生物学描述 | 热带沿海大型底栖鳖,常栖息在潮间带至70 m处岩礁洞穴中,常昼伏夜出,2-6尾成小群活动。卵胎生,每子宫至少有4胎儿,刚产仔鲨长40 cm,雄成鱼长约250cm,雌成鱼长230~290 cm,最大约314-320 cm。在印度,巴基斯坦和泰国为普通食用鱼,鳍制鱼翅,内脏制鱼粉;皮较厚,用以制革。在昆士兰和澳大利亚是游钓鱼。我国偶见。 |
分布信息 | 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南北纬30度沿岸海域; 分布于台湾西北及东北海域、南海;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圆口纲 软骨鱼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