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Orectolobiformes |
目中文名 | 须鲨目 |
科名 | Rhincodontidae |
科中文名 | 鲸鲨科 |
学名 | Rhincodon typus Smith, 1829 |
中文名 | 鲸鲨 |
引证 | Rhincodon typus Smith, 1829; Rhincodon typus 朱元鼎, 1960; Rhincodon typus 陈哲聪、庄守正, 1993; |
形态描述 | 体延长庞大,前部平扁,自第一背鳍以后渐细小,背面微凸,腹面平坦。头宽扁,为全长1/5左右。尾细小,比头和躯干为短,尾基上方有一凹洼。背面正中自头后至第一背鳍具一皮嵴;体侧自第一鳃孔前上方具2皮嵴,上嵴后延到第一背鳍近处分为两枝,再后延达第二背鳍下方,下嵴在鳃孔区上方弧形弯下,向后伸达尾柄;尾柄自臀鳍前面上方至尾基上方具一显著侧突。吻宽而短,钝圆带截形。眼很小,圆形,无瞬膜,位于口隅稍后上方;眼间隔很宽,微圆凸。鼻孔宽大,横列,位于吻端两侧,鼻间隔比鼻孔几宽的2倍;前鼻瓣宽而四边形,伸达齿上,后鼻瓣与上唇褶接连。口很宽大,端位,上下颌约等长,口裂浅弧形;上唇褶延长,伸达鼻孔,下唇褶短小,几限于口隅处。齿多而细小,尖而亚圆锥形,齿头向后,排列整齐。形成1宽带,纵行18-20齿,横行约346齿。喷水孔椭圆形,比眼小,位于眼后角上方。鳃孔5个,很宽大,第二和第三个最宽,第五个最狭;最后3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鳃弓具角质鳃耙,分成许多小枝,交叉结成海绵状过滤器。盾鳞具3棘突3纵嵴。 背鳍2个,第一背鳍中大,起点距吻端比距尾端为远,基底后部与腹鳍基底相对,上角钝圆,后缘凹入,下角尖突;第二背鳍很小,距尾基比距第一背鳍为近,起点稍前于臀鳍起点,形状与第一背鳍相同。尾鳍叉形,尾椎轴显著上翘;上尾叉几比下尾叉长2倍,由尾鳍上叶与下叶之中、后部联合组成,下叶中、后部间之缺刻仍然保存;下尾叉单由下叶前部的三角形突出部分组成。臀鳍比第二背鳍稍小,基底与第二背鳍基底相对。腹鳍几与臀鳍同形而稍大,起点约对着第一背鳍基底中间。胸鳍宽大,稍呈镰形,外角钝尖,后缘凹入,里角钝尖。 背面和上侧面以及胸鳍背面和第一背鳍灰褐至赤褐或茶褐色,散布着许多白色或黄色斑点,在头上者小而尤密;体侧自头后至尾柄具白色或黄色横纹约30条,这些横纹被皮嵴所隔断,横纹间各有斑点1行。尾鳍上下缘也各有斑点1至数行。 |
生物学描述 | 大洋性大型鲨,常成群游泳水面,有时洄游来近海,食大量浮游生物如甲壳动物,软体动物以及小型鱼类;性和善,无危害。卵生,卵壳椭圆球体形,长300mm,宽140mm,高90 mm,为现今最大的鱼卵,在墨西哥湾捕获(1953)之个体内有胎儿长340 mm。体长普通10 m左右,最大达20 m,为鱼类中之冠军。 |
分布信息 | 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各热带和温带海区,最北约达北纬42°,最南达南纬33°55′(南非)。; 鲸鳖在我国沿海的洄游季节和路线可能是5-6月至北部湾与粤西区,7-8月达粤东区,9-10月达华东区,11月达华北区。; |
标本信息 | 标本3尾,测量2尾;全长4 000-4 950 mm;采自浙江洞头,福建厦门、东山。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圆口纲 软骨鱼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