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Anguilliformes |
目中文名 | 鳗鲡目 |
科名 | Ophichthyidae |
科中文名 | 蛇鳗科 |
学名 | Echelus ur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 , 1846) |
中文名 | 小尾鳍蠕鳗 |
引证 | Echelus uropterus Smith et McCosker, 1999; Conger ur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 |
形态描述 | 头与躯干合长为吻长的14.8倍,为尾长的0.6倍,为胸鳍长的11.8倍,为胸鳍基底宽的44.0倍,为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的2.7倍。鳃孔处体高为体宽的0.7倍,为鳃孔宽2.1倍。肛门处体高为体宽的1.0倍。吻长为口裂长的0.7倍,为眼径的1.8倍,为眼间隔距的1.4倍。 体较粗短,躯干部横切面椭圆状,尾部侧扁。头较平扁,中等大;吻尖。眼较大,圆形;眼间隔较宽,平坦。前鼻孔短管状,位于上唇边缘,接近吻端;后鼻孔长裂缝状,具一皮瓣,位于眼前缘稍前方的上唇边缘外侧。口大,口裂向后达眼后缘下方。上颌长于下颌。上下唇无须,无皮突。鳃孔侧下位,中等大,裂缝状。胸鳍基部约1/3位于鳃孔上方,约2/3位于鳃孔后方。舌附于口底。肛门显著位于身体中部之前。 头部粘液孔明显但数量少。眶下孔4个:两鼻孔间2个,后鼻孔后2个;眶上孔3个:前鼻孔的正前方1个,吻背部2个;下颌骨孔7个;前鳃盖骨孔3个,缺少第4前鳃盖骨孔;头部侧线孔7个;缺乏上颞骨孔、眶后孔和额骨孔。 两颌骨齿分为两类:较大的为颗粒状,较小的为细棒状。上颌骨齿群呈带状,内侧齿较大,中部和外侧齿较小;犁骨齿较大,前方为2行齿,后方齿群带状,与上颌骨齿不相连;前上颌骨齿为不太规则的3行,与犁骨齿相连;下颌骨齿群亦带状。 侧线孔明显,呈灰白色小圆点;肛门前侧线孔37,肛后侧线孔为61;肛门前脊椎骨44。 体无鳞,皮肤光滑。 背鳍起点在胸鳍中部的稍后方,臀鳍起点位于肛门略后方。背鳍和臀鳍低长,与尾鳍相连。胸鳍中等发达,较长,未端稍尖。尾鳍较短且柔软。 液浸标本体灰白色,体侧无斑纹或斑点。背鳍在尾端稍前处有一长黑带,臀鳍在尾端稍前处也有一黑带。 |
分布信息 | 国外见于东非到日本南部的印度—太平洋海区。; 中国分布于南海;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1尾,全长430mm;采自海南白马井。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鳗鲡目 背棘鱼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