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Anguilliformes |
目中文名 | 鳗鲡目 |
科名 | Ophichthyidae |
科中文名 | 蛇鳗科 |
学名 | Cirrhimuraena yuandingi Tang et Zhang, 2003 |
中文名 | 元鼎须鳗 |
引证 | Cirrhimuraena yuandingi Tang et Zhang, 2003; |
形态描述 | 测量模式标本1尾,编号A01483,体长520.5mm;1974年11月采自福建平潭,采集人不祥。标本保存在上海水产大学鱼类研究室。 体长为背鳍起点处体高的55.37倍,为肛门处体高的46.47倍,为背鳍起点处体宽的72.29倍,为肛门处体宽的53.11倍,为尾部长的1.45倍,为头长的17.35倍,为背鳍前距的25.39倍,为胸鳍长的61.24倍。头长为吻长的6.25倍,为眼径的16.67倍,为眼间隔的10.0倍,为口裂长的4.17倍,为鳃孔宽的7.89倍。口裂长为口裂宽的的1.38倍。胸鳍长为其基底宽3.04倍。肛门前侧线孔55个。 体细长,躯干部较短,仅占体长的25.2%,稍侧扁;尾部很长,占体长的69.0%,躯干部及尾部的前段大小均匀,仅在近尾端的后1/4处往后渐变细而侧扁。头较短小,稍侧扁,略呈钝锥形。吻短而尖突,长约为眼径的2.7倍。眼较小,眼珠清晰,圆形。眼间隔宽阔,稍隆起。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呈长管状,位于吻端的侧腹缘,接近上唇的边缘;后鼻孔不很明显,位于上颌的腹侧,开口于口腔内,后鼻孔覆盖有较大的皮瓣,呈向后斜行的裂孔,其后缘达到眼前缘的下方。口中等大,下位;口裂后缘显著超过眼的后下方,口裂长约为吻长的1.5倍。上颌显著突出于下颌,其下表面中央有一凹槽,直通吻端和口前缘;下颌较宽阔。齿锥状,较低矮,圆钝,约等大;上颌齿排列不甚整齐,紧密而略呈带状,前缘2行,后面3行;下颌齿2行,排列较整齐而紧密;前颌骨齿2行,排列不甚整齐,每行5个,与上颌和犁骨齿不相连续;犁骨齿前缘3行,后面多为4行,排列成紧密的齿带。下唇边缘光滑,无唇须;上唇具流苏状唇须1行,其中在前后鼻孔之间有4条,在后鼻孔至口角的左侧上唇9条,右侧上唇有8条。舌附于口底。鳃孔较小,宽约为眼径的2倍,侧下位,呈向前弯的新月状。肛门远在体中部的前方。 体无鳞,皮肤光滑。头部粘液孔细小,不显著;躯干部侧线孔不明显。 背鳍起点约在头背部的后1/3处,远在鳃孔之前,但在起点处的鳍条较头后的鳍条低矮。臀鳍紧位于肛门的后方。背鳍、臀鳍均不甚发达,鳍条低矮,止于尾端的稍前方,不相连续。胸鳍细小,后缘尖细,稍长于口裂长。无尾鳍,尾端尖秃。 液浸标本体无任何斑纹。头背部和体背侧深棕色,身体腹侧棕灰色。各鳍棕黑色。 |
分布信息 | 为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福建沿海。;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鳗鲡目 背棘鱼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