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Anguilliformes |
目中文名 | 鳗鲡目 |
科名 | Ophichthyidae |
科中文名 | 蛇鳗科 |
学名 | Ophichthus retrodorsalis Liu, Tang et Zhang |
中文名 | 后鳍蛇鳗,新种 |
形态描述 | 测量模式标本1尾,全长524mm,采自福建福州 (26o05′N, 119o18′E),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鱼类标本馆。 体长为体鳃孔处体高的49.9倍,为肛门处体高的52.1倍,为头长的14.7倍,为尾长的1.6倍,为背鳍起点前距的8.6倍,为吻长的88.5倍。头长为胸鳍长的3.2倍,为背鳍起点至胸鳍尖距的2.5倍,为吻长的6倍,为眼间隔距的8.7倍,为上颌长的3.8倍。上颌长为眼中点至吻尖距的1.3倍,为眼径的4.1倍。鳃孔长为胸鳍基宽的1.4倍,为眼径的2.1倍。尾长为头和躯干合长的1.6倍。背鳍前距为头长的1.7倍。鳃孔处体高为体宽的1.2倍,肛门处体高为体宽的1倍。 体中等延长,吻钝,头部稍侧扁,躯干部腹面扁平,从肛门至尾尖呈长锥形。前鼻孔位于吻腹面,具短管;后鼻孔位于眼前上唇内侧面,开口在口内。眼小,外被一半透膜,眼中点位于上颌中点之后,眼后缘至口角距约为1个眼径长。下颌长短于上颌,下颌尖达前鼻孔基部后缘。鳃孔裂缝状,侧下位。胸鳍中等发达,后缘较圆,基部位约对应于的鳃孔2/3长。背鳍起点与胸鳍尖远后方相对,起点至胸鳍尖距稍大于1个胸鳍长。背鳍和臀鳍中等发达,基部存在一浅沟,终点位于尾尖后约1吻长距离处。无尾鳍,尾端尖秃。 齿圆锥形,犁骨齿和前颌骨齿大。前颌骨齿2行,1行具齿2枚,另1行具齿4枚。犁骨齿开始3行,每行约为9枚,后为2行,每行3枚。上颌齿开始1行,具5枚,随后2行,每行具3枚,中后为不规则3行,每行约具14-17枚。 头部粘液孔明显,孔周围皮肤微抬升。眶下孔4个:两鼻孔间1个,后鼻孔后3个;眶上孔3个,前鼻孔正前方未见具孔;下颌骨孔5个;眶后孔3个;前鳃盖骨孔2个;颞骨接合面孔5个;额骨孔1个;肛门前侧线孔57个。 酒精浸泡标本体色单一,淡褐色,仅在头部腹面、下颌后部至鳃孔下方为苍白色。背鳍、臀鳍边缘白色。体视镜下可见体表具很多雪花状黑色的斑点。 鉴别特征 主要鉴别特征为背鳍起点远位于胸鳍末端后方,背鳍起点至胸鳍末端垂直上方的距离为头长的49.9%,背鳍起点前距为体长的12.4%,上颌齿为1-2-3行,犁骨齿、下颌齿均为3行,眼眶后孔3个。新种与产于韩国的O. rotundus相近,但新种颌骨齿3行,肛前侧线孔57;而O. rotundus颌骨齿2行,肛前侧线孔65-66;与产于中国台湾的O. aphotistos也相近,但新种颌骨齿3行,上唇具须1对;而O. aphotistos颌骨齿2行,上唇不具须。 |
分布信息 | 现知仅分布于中国台湾海峡。;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鳗鲡目 背棘鱼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