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lupe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鲱形目 |
科名 | Pristigasteridae |
科中文名 | 锯腹鳓科 |
学名 | Ilisha elongata Bennett, 1830 |
中文名 | [长]鳓 |
引证 | Ilisha schlegeli Bleeker, 1870; Alosa elongata Bennett, 1830; Pellona elongata Günther, 1868; Pristigaster chinensis Basilewski, 1855; Pellona vimbella Valenciennes, 1847; Ilisha abnormis Richardson, 1845; Pellona grayana Bleeker, 1865; Ilisha elongata (Bennett:Bleeker, 1872); Pristigaster(Pristigaster)sinensis Sauvage, 1881; |
俗名 | (鱼会)鱼; Elongate ilisha(FAO); Elongate ilisha(FS); 白鳞鱼; 曹白鱼(汕尾、闸坡); 戈鳓(沈世杰,1993); 火鳞鱼(黄渤海); 克鳓鱼; 鳓(王文滨,1962); 力鱼(汕尾); 鲞鱼; 自立夫(福州); |
形态描述 | 形态 背鳍15—17;臀鳍48—50;胸鳍17;腹鳍7。纵列鳞52—54,横列鳞15。 体长为体高的3.5—3.7倍,为头长的4.6—4.9倍。头长为吻长的2.9—3.2倍,为眼径的3.4—3.6倍,为眼间隔7.9—8.2倍。 体长而宽,很侧扁。背缘窄;腹缘有锯齿状棱鳞。头中等大,很侧扁,头顶平坦,具菱形隆起棱。头背后方略高。吻短钝,上翘。眼大,侧上位。脂眼睑发达,盖着眼的一半。眼间隔中间平。鼻孔每侧2个,约位于吻端和眼之间。口小,向上,近垂直。口裂短。前颌骨和上颌骨由韧带连结。上颌骨末端圆形,向后伸达瞳孔下方。下颌的前端向上突出。两颌、腭骨和舌上均有细齿。舌游离,前端钝圆形。鳃盖骨薄。鳃孔大,向下开孔至头腹面的前方,约止于眼的前下方。假鳃发达。鳃耙较粗,边缘具小刺,11—12+23-24。鳃盖膜彼此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尾柄长小于其高。肛门位于胸鳍基和臀鳍基末端之间。 体被薄圆鳞,易于脱落。鳞片前部密布横沟线,环心线细,后部边缘光滑。腹部棱鳞23—26+13—14。 背鳍中等大,起点距吻端和距尾鳍基底的距离相等,其基部短。臀鳍始于背鳍基终点的下方,其基部甚长,约为背鳍基的4倍。胸鳍侧下位,向后伸达腹鳍基。腹鳍甚小,位于背鳍前下位,其长小于眼径。尾鳍宽叉形。 体背部灰色,体侧银白色。头背、吻端、背鳍、尾鳍淡黄绿色。背鳍和尾鳍边缘灰黑色。其它各鳍色浅。 |
生物学描述 | 习性 为暖水性近海中上层洄游的重要经济鱼类。黄昏、夜间、黎明和阴天喜栖息于水的中上层,白天多活动于水的中下层。遇大风、淡水或打雷时则沉入海底。幼鱼以挠足类、箭虫、磷虾、蟹类幼体为食。成鱼时则以虾类、头足类、多毛类和鱼类为食。游泳快,昼夜垂直移动现象不明显。喜集群,产卵前有卧底习性。生殖期多不进食。每年4—6月由越冬场洄游到盐底较低的浅海河口附近繁殖。辽宁辽东湾,河北沿海,山东小清河口、套儿河口、黄河口,江苏吕泗渔场,福建九龙江口、浯屿、青屿,广西北部湾等处都为产卵场。2—3龄鱼性成熟,怀卵量一般为4—10万粒。卵为浮性卵。卵径2.22—2.48mm。卵黄径1.71—1.81mm,油球1个。油球径0.38—0.42mn。卵黄龟裂呈泡状。受精卵在水温23—26℃时约30小时可孵出仔鱼。初孵仔鱼5.1mm。产卵后即散群,同幼鱼一起约于冬初游回深海。生长中以第一年生长最快,1龄鱼体长可388.37mm左右。以性别生长情况比较看,雌鱼各龄的平均增长量相应地要比雄鱼快。 |
分布信息 | 朝鲜,日本,俄罗斯大彼得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印度。 ; 广泛分布我国沿海。;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14尾,采自福建东澳、厦门、东庠,浙江沈家门、石塘、宁波、洞头外海,广东汕尾、闸坡。体长206—393mm。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为我国重要的海产鱼类之一。肉味鲜美。鲜销或制成干品销售。全国年产量保持在2万t左右,但产量变动的幅度较大。丰年(1955年)产量为2.7万t,歉年(1980)产量为1.15万t,近几年来,其资源量在较低水平上波动。捕捞工具主要为流刺网、风网,延绳钩次之。肉入药主治心悸怔忡、慢性泄泻等病。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鲟形目 海鲢目 鲱形目 鼠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