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yprin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鲤形目 |
科名 | Cyprinidae |
科中文名 | 鲤科 |
学名 | Pseudocrossocheilus bamaensis (Fang), 1981 |
中文名 | 巴马拟缨鱼 |
形态描述 | 背鳍iii-8;臀鳍iii-5;胸鳍i-13—15;腹鳍i-8。侧线鳞;背鳍前鳞12—14;围尾柄鳞16。第一鳃弓外侧鳃耙20—25。下咽齿3行,2·4·5—5·4·2。 体长为体高的3.6—4.4倍,为头长的4.5—5.0倍,为尾柄长的4.8—5.3倍,为尾柄高的7.2—7.7倍。头长为吻长的2.0—2.2倍,为眼径的4.4—4.9倍,为眼间距的1.9—2.0倍,为眼后头长的3.0—3.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5—1.6倍。 体长,略侧扁,尾柄较高。头长小于体高。吻圆钝,略向前突出。吻端散布珠星,吻侧有斜沟通向口角,并与唇后沟相通。吻皮向下且向腹面扩展,盖住上颌,外披角质突起,其边缘呈沟状分裂。口下位,几呈横裂。上唇消失。吻皮与上颌分离,在口角处与下唇相连。下唇与下颌分离,但在其两侧部分离不明显。颏沟发达,将下唇分成1中部和2侧部;中部肥厚,侧部宽而薄,形成一似扇形的肉质垫,但尚未形成吸盘。下唇的外缘具有发达的角质突起。唇后沟短,仅限于口角。上下颌前缘为角质薄锋。须2对,吻须着生于吻侧沟的前端;口角须较发达,其长约等于眼径,末端后伸超过眼前缘,近眼中央。眼较小,侧上位;眼间宽,眼间距大于吻长。鼻孔离眼前缘比离吻端近。鳞片中等大,胸腹部鳞片小。腹鳍基有一长三角形的腋鳞。侧线完全且平直,后行人尾柄中轴。 背鳍无硬刺,外缘浅内凹,最长鳍条约与头长相等,其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后,至吻端的距离约相当于或小于至尾鳍基的距离,末端后伸不及肛门。胸鳍末端向后伸不及腹鳍起点,其长小于头长。臀鳍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约为至腹鳍基距离的2倍,距肛门约2个鳞片,末端后伸不达尾鳍基。尾鳍叉形。 下咽齿细长而侧扁,齿面凹陷呈匙状。鳃耙粗短,呈三角形。鳔2室,前室椭圆形,后室细长,其长约为前室的3倍。腹膜黑色。 固定标本体背部及侧线以上为棕黑色,腹部浅黄色。在胸鳍中央上方的侧线附近有小黑斑。体侧其它部分亦有不规则黑斑的分布。背鳍靠近外缘的鳍条为黑色,其它各鳍浅色。 |
分布信息 | 现知分布于红水河(西江水系)。;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5尾,体长101—108mm;采自广西巴马、都安;贵州平塘。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