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yprin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鲤形目 |
科名 | Cyprinidae |
科中文名 | 鲤科 |
学名 | Semilabeo notabilis Peters, 1880 |
中文名 | 唇鲮 |
引证 | Pseudogyrinocheilus procheilus: Chevey et Lemasson, 1937. Tray. Inst. Oc&nogr. L'indochine(33): 45(越南).; Amplolarrius mirus Lin(林书颜),1933, Lingnan Sci. J., 12(1): 82(广东韶关).; |
形态描述 | 背鳍iii-8;臀鳍iii-5;胸鳍i-14—15;腹鳍i-8—9。侧线鳞;背鳍前鳞14—16;围尾柄鳞16。第一鳃弓外侧鳃耙26—28。下咽齿3行,2·4·5—5·4·2。 体长为体高的3.8—5.4倍,为头长的4.4—4.8倍,为尾柄长的5.2—6.0倍,为尾柄高的7.4—8.5倍。头长为吻长的1.6—1.9倍,为眼径的5.1—6.2倍,为眼间距的1.8—2.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3—1.5倍。 体长,前部近圆筒形,尾柄部侧扁,腹部平。吻端圆钝,向前突出。吻侧有斜行深沟,从吻须基部直达口角。吻皮下垂且向腹面扩展折转而成为口前室的前壁,其外面有排列整齐的锉状角质突起,边缘完整不开裂,两侧边变宽与下唇相连,口闭合时于口角处形成复褶。口下位,横列。上唇消失。吻皮与上颌分离。下唇很厚,不与下颌分离,向上并向内弯,其外面亦布满排列整齐的角质突起。下唇侧有浅沟,自口角达下唇边缘。下唇角质突起区域向颏后扩展成一三角形的区域。上下颌前缘具角质薄锋,上颌弧形,下颌平直。唇后沟短。无颏沟。眼侧上位,位于头的后半部;眼间宽,稍凸出。须2对,吻须稍短于眼径;口角须极微小,甚至退化。鼻孔位于眼前上方,离眼前缘较近。鳃盖膜在眼后缘之垂线下方连于峡部,其间距约等于眼后头长。鳞片中等大,胸部及腹部的鳞片小且埋于皮下,腹鳍基有狭小腋鳞。侧线前部稍弯,后部几平直。 背鳍外缘深凹形,末根不分枝鳍条最长,约为头长的1.2—1.3倍(成熟雄鱼特长,可达头长的1.8倍),起点在腹鳍基之前,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胸鳍长约等于头长,向后伸不及腹鳍基。腹鳍起点约位于背鳍第四根分枝鳍条的下方,末端后伸超过肛门。肛门位于腹鳍基部至臀鳍起点的中点或稍近后者。臀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至尾鳍基的中点,其后缘内凹,后伸不达尾鳍基,但雄鱼颇接近。尾鳍分叉。 下咽齿尖端弯曲。鳃耙侧扁,呈三角形,短而密。鳔小,前室椭圆形,较眼径略大,后室圆锥形,细且短,约等于眼径。肠管极为细长,多次盘曲,长度为体长的12倍左右。腹膜黑褐色。雄鱼吻端有显著珠星。 背部青黑色,腹部乳白,侧面绝大部分鳞片基部有黑色斑点,连成直行的条纹。胸鳍上方有一部分鳞片的斑块特别显著。背鳍及尾鳍黑色,胸鳍及臀鳍微黑。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珠江水系、元江水系。; 国外见于越南。;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32尾,体长259—418mm;采自广西龙州、平果、天峨、巴马;广东英德;贵州荔波;云南宜良、河口等地。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