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Loph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鮟鱇目 |
科名 | Melanocetidae |
科中文名 | 黑角鮟鱇科 |
学名 | Melanocetus johnsoni Günther, 1864 |
中文名 | 约氏黑角鮟鱇 |
引证 | Melanocetus cirifer Regan et Trewavas, 1932; |
形态描述 | 测量标本4尾,体长45~90.5mm,采自北纬28°33'~ 28°54'N,东经127°12'~127°35'E,水深1014~1055 m。 背鳍I,13~;臀鳍4;胸鳍18 (17~22);尾鳍8。 体长为体高1.1~1.9倍,为体宽2.9~3.6倍,为头长2.2~2.4倍。头长为吻长3.0~4.5倍,为眼径11.2~17.7倍。 体短,几呈球形,很侧扁,腹部圆凸,后部较狭小。头大,背缘隆起。吻短,为眼径3.7~4.0倍。眼甚小,为皮膜所盖,上侧位。眼间隔较宽,为眼径7.5~11.0倍。眼后上方有一钝尖的蝶耳骨棘。鼻孔每侧2个,开孔于鼻管的端部。口裂大,几垂直状,后端不伸达眼。下颌明显突出于上颌,下颌联合处具1缝合棘。齿细长,尖锐,可倒伏,末端稍弯曲,上下颌各具2行齿,排列较稀疏,内行齿较大;上领每侧20~27枚;下颌每侧18~41枚;稍大于上颌齿,最长下颌齿为头长25%~27.9%。犁骨前缘平直,上具3~6尖齿,排成一横列。舌上无齿。第二、第三咽鳃骨具齿。鳃孔小,位于胸鳍基下方。肛门后位,约在背鳍基底中部下方。 体无鳞片,密被绒毛状细刺,皮肤较厚。 第一背鳍仅具1鳍棘,形成吻触手,位于吻背中央,接近吻端,吻触手中长,头长为吻触手长1.0~1.8倍;吻触手末端具球状发光拟饵体,拟饵体宽为头长7.6%~13.2%,其前后方有侧扁皮瓣。第二背鳍位于体后部,基底较长,后部鳍条与尾鳍接近或几相连。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起点在第二背鳍最后3~4鳍条下方。胸鳍上侧位,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无腹鳍。尾鳍后缘圆形,上下缘鳍条不分支,中间6~7鳍条分支。 头、体及各鳍均黑色,口腔黑色,仅拟饵体端部白色。 |
生物学描述 | 黑角鮟鱇是热带及亚热带深海生活的种类,栖息水深275~4475 m,绝大多数在2100 m以内。 |
分布信息 | 东海及南海外海1000 m以上的深水海域中; 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深海区。;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