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Gobiidae |
科中文名 | 虾虎鱼科 |
学名 | Trypauchen vagina (Bloch et Schneider, 1801) |
中文名 | 孔虾虎鱼 |
引证 | Gobius vagina Bloch and Schneider, 1801; Trypauchen wakae chantungensis Fang, 1942; Trypauchen vagina Richardson, 1846; Trypauchen vagina vagina 原田五十吉, 1943; |
俗名 | 赤鲨; |
形态描述 | 背鳍VI-42~52;臀鳍I-42~49;胸鳍18~21;腹鳍I-5;尾鳍16~17。纵列鳞71~85;横列鳞20~24;背鳍前鳞0。鳃耙2+5~6。 体长为体高8.3~10.0倍,为头长5.1~6.4倍。头长为吻长3.2~4.7倍,为眼径14.0~16.3倍,为眼间隔5.3~8.6倍。 体颇延长,侧扁;背缘、腹缘几乎平直,至尾端渐收敛。头短,侧扁,头后中央具一棱状嵴,嵴边缘光滑。吻短而钝,背缘弧形,斜向后上方。眼甚小,上侧位,埋于皮下。眼间隔狭窄,中央凸起,约为吻长的1/2。鼻孔每侧2个,分离:前鼻孔小,具一细短管;后鼻孔稍大,紧近于眼前缘。口小,前位,斜裂,边缘波曲状。下颌弧形突出。上颌骨后端向后伸达眼前缘下方稍前处。上、下颌各具2~3行齿,外行齿稍扩大,排列稀疏。犁骨、腭骨、舌上均无齿。唇较薄。舌游离,前端圆形。鳃孔中大,侧位。鳃盖上方具一凹陷,内为盲腔,不与鳃孔相通。峡部较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具假鳃。鳃耙不发达,仅为细小的尖突。 体被圆鳞,头部裸露无鳞,项部、胸部及腹部被小鳞。无侧线。 背鳍连续,起点在胸鳍末端上方,鳍棘与鳍条不分离,鳍条部稍高于鳍棘部,后部鳍条与尾鳍相连。臀鳍起点在背鳍第三、第四鳍条基的下方,约与背鳍鳍条部等高,后部鳍条与尾鳍相连。胸鳍短小,上部鳍条较长。腹鳍狭小,左、右腹鳍愈合成一漏斗状吸盘,后缘尖突,完整,无缺刻。尾鳍尖长。肛门与背鳍第一鳍条基相对。雄鱼生殖乳突细尖,雌鱼生殖乳突钝圆,且分为两瓣。 体略呈红色或淡紫红色。 |
生物学描述 | 孔虾虎鱼为近海潮间带暖水性底层小型鱼类,常栖息于咸、淡水的泥涂中,也栖息于水深20余米处,以蛏埕处最多。行动缓慢,涨潮游出穴外,不成大群。生命力强,能在缺氧情况下生活。主要摄食底栖硅藻和无脊椎动物。春季产卵,年底可长达90~100mm;成鱼体长200~220mm,大者可达 250mm。春季和冬季刮风时,水色混浊,孔虾虎鱼大量游向近岸。用定置网进行捕捞,产量较高;也能用钉耙扒捕。肉质一般,可供鲜食、腌制或制成咸干品。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东海(中国近海)、台湾海峡、南海(中国近海)沿岸; 印度洋北部沿岸,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67尾;体长69.5~219.0mm。采自山东:青岛。江苏:海州湾,赣榆,连云港滨海,射阳河口,南通,吕四。上海:吴淞。浙江:舟山,石浦。福建:厦门,平潭。广东:饶平,东莞,珠海。海南:海口,万宁。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 虾虎鱼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