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Gobiidae |
科中文名 | 虾虎鱼科 |
学名 | 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 (Bleeker, 1853) |
中文名 | 六丝钝尾虾虎鱼 |
引证 | Chaeturichthys hexanema Bleeker, 1853f; 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 Herre, 1927; Gobius (Chaeturichthys) hexanema Steindachner, 1893; |
俗名 | 钝尖尾虾虎鱼; 六丝矛尾虾虎鱼; 六丝矛尾鱼; 六线长鳖; |
形态描述 | 背鳍Ⅷ, 14~17;臀鳍12~15;胸鳍21~23;腹鳍I-5;尾鳍16~17。纵列鳞35~40;横列鳞9~11;背鳍前鳞13~16。鳃耙5+9~11。 体长为体高5.8~6.2倍,为头长3.2~3.5倍。头长为吻长3.6~4.3倍,为眼径3.4~4.2倍,为眼间隔7.0~9.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2.3~3.0倍。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稍侧扁。头部较大,宽而平扁,具2个感觉管孔(C', F)。颊部微突,具4条水平状(纵向)感觉乳突线(图392),无横列的感觉乳突和皮褶突起。吻中长,圆钝。眼大,上侧位,眼径等于或稍大于吻长。眼间隔狭,中间稍凹入。鼻孔每侧2个,圆形。口大,斜裂。下颌稍突出。上颌骨后端向后伸达眼中部下方。上颌具2行尖形齿,外行齿稍较大,下颌前部齿3行,后部齿2行,外行齿稍大,内弯,内行齿细小,尖锐。犁骨、腭骨、舌上均无齿。舌宽大,游离,前端截形。颏部有短小触须3对。鳃孔大,延向前下方。鳃盖上方具3个感觉管孔(H', K',L'),前鳃盖骨具2个感觉管 孔(M', N')(图392)。鳃盖膜与峡部相连。具假鳃。鳃耙细弱。 体被栉鳞,头部鳞小,颊部、鳃盖及项部均被鳞,吻部及下颌无鳞。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起点在胸鳍基底后上方,平放时接近或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后部的鳍条平放时几乎伸达尾鳍基。臀鳍基底长,与第二背鳍相对,同形,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五鳍条基的下方。胸鳍尖圆,稍长于腹鳍,后端不伸达肛门。肩带内缘无长指状肉质皮瓣,但隐具2个颗粒状肉质皮突。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尾鳍尖长,等于或稍大于头长。 体呈黄褐色,体侧有4?5个暗色斑块;第一背鳍前部边缘黑色,其余各鳍为灰色。 |
生物学描述 | 六丝钝尾虾虎鱼为暖温性近岸小型鱼类,栖息于浅海及河口附近水域。以多毛类、小鱼、对虾、糠虾、钩虾为食。1龄鱼即达性成熟,怀卵量1342~6742粒。产沉性黏附着卵。产卵期为4~5月。生长快,当年鱼体长可达67~113mm。 1龄鱼体长可达135mm,2龄鱼体长可达155mm。 |
分布信息 | 朝鲜半岛,日本。; 分布于中国沿海;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25尾;体长47~91mm。采自山东:青岛;江苏:海州湾,连云港,长江口北支,吕四,启东寅阳;浙江:沈家门,大陈岛,石塘;福建:福鼎沙埕,霞浦三沙,平潭东庠,厦门鼓浪屿,东山,东山岛外海;广东:汕尾,南澳,台山。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 虾虎鱼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