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Gobiidae |
科中文名 | 虾虎鱼科 |
学名 | Cristatogobius nonatoae (Ablan, 1940) |
中文名 | 浅色项冠虾虎鱼 |
引证 | Lophogobius nonatoae Ablan, 1940; Cristatogobius nonatoae Akihito et al., 1988; Cristatogobius albius Chen(郑昭仁), 1959; |
俗名 | 白颈冠虾虎鱼; 白颈脊鲨; 浅色项冠虾虎鱼; |
形态描述 | 测量标本2尾;体长51.0~53.7mm。采自海南:万宁后安。 背鳍VI, I-10;臀鳍I-9~10;胸鳍16;腹鳍I-5;尾鳍14。纵列鳞30~31;横列鳞12~13;背鳍前鳞8~10。 体长为体高3.6~.8倍,为头长3.4倍。头长为吻长5.3~5.4倍,为眼径5.0~5.1倍,为眼间隔11.4~11.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0倍。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背部弧形隆起;尾柄颇高,尾柄长与尾柄高约相等。头中大,头部具6个感觉管孔(B', C, D, E, F, G)。颊部具3个水平状(纵向)感觉乳突线,其中第一条和第三条水平感觉乳突线其前半段呈皮褶状,第二条水平感觉乳突线后部分叉,无垂直(横向)感觉乳突线(图426)。项部自眼后正中至第一背鳍起点,具一高而长的皮质冠状突起,冠突前端稍高,其高约为眼径的一半。吻短钝,稍小于眼径。眼中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隔颇狭,中间稍隆起。鼻孔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前鼻孔有一短管,后鼻孔圆形。口较小,前位,斜裂,口裂近于垂直。下颌稍突出。上颌骨后端向后伸达眼前缘下方。上、下颌齿各为4行,外行齿和内行齿均扩大,下颌外行后侧各具1后弯大犬齿。头部光滑。鳃孔中大。前鳃盖骨和鳃盖骨后缘光滑,无硬棘。鳃盖上方具3个感觉管孔(H', K', L'),前鳃盖骨后缘有3个感觉管孔(M', N, O')(图426)。峡部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根。具假鳃。鳃耙短而细弱。 体被栉鳞,前部鳞较小,后部鳞稍大。头部无鳞。项部前至眼后,下至鳃盖骨上方被小圆鳞。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较高,起点在胸鳍基稍后上方,前5鳍棘延长呈丝状,第四鳍棘最长,平放时可伸达第二背鳍第二鳍条基部(♀)或第八鳍条基部(♂),其长小于(♀)或大于(♀)头长;第二背鳍稍低于第一背鳍,后部鳍条平放时几乎伸达尾鳍基。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稍低,其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二鳍条基的下方,后部鳍条较长,平放时几乎伸达尾鳍基。胸鳍尖形,下侧位,约等于腹鳍长,后端伸达肛门。腹鳍尖形,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后端几乎伸达肛门。尾鳍尖长,稍大于头长。 液浸标本的体呈浅灰色,体侧无斑纹。头部暗色。项冠暗灰色。第一背鳍暗褐色,在第五、第六鳍棘近基部鳍膜上各具1个不规则的黑褐斑。第二背鳍、胸鳍和尾鳍灰褐色。臀鳍和腹鳍暗灰色。 |
生物学描述 | 浅色项冠虾虎鱼为暖水性近岸底层小型鱼类,栖息于河口区及红树林区的半咸、淡水水域或近岸溪流浅水区。不好游动,大都停栖在泥质底部或枯叶、石块中。肉食性。体长70~80mm。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海南、台湾海峡沿岸溪流与河口; 日本,泰国,菲律宾; |
分类学讨论 | 本种近似于菲律宾吕宋和苏禄岛的横带项冠虾虎鱼 C. lophius Herre,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本种体侧无5条横带和胸鳍基部无2个大黑斑。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 虾虎鱼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