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Gobiidae |
科中文名 | 虾虎鱼科 |
学名 | Cryptocentrus papuanus (Peters, 1877) |
中文名 | 巴布亚丝虾虎鱼 |
引证 | Gobius papuanus Peters, 1877; Cryptocentrus papuanus Koumans, 1953; Cryptocentrus cheni Herre, 1933; |
俗名 | 巴布亚猴鳖; |
形态描述 | 背鳍VI, I-10;臀鳍I-10;腹鳍I-5。纵列鳞95;横列鳞35;背鳍前鳞0。 体长为体高4.0倍,为头长3.4倍,为尾鳍长3.2倍。头长为吻长3.5倍,为眼径4.25倍。 体细长。吻钝。眼上位,两眼相互接近。口大,略斜裂。上颌骨后端向后伸达眼中部下方。上颌齿4行或4行以上,末端具2对犬齿;下颌齿6行,具1对犬齿。上唇穗状。鳃孔宽大。峡部颇窄,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根。具假鳃。鳃耙短而细弱。 体被圆鳞,后部的鳞较大。头部及胸部和胸鳍基部均无鳞。第一背鳍前方无鳞。 背鳍2个;第一背鳍前的5个鳍棘延长,呈丝状,第三、第四和第五鳍棘最长,体长为其长的3.6~3.9倍;第二背鳍较高,体长为第二背鳍基长的4.5倍,后部鳍条平放时可伸达尾鳍基。臀鳍较高,体长约为最后面的鳍条长的4.8倍。体长为胸鳍长的4.1倍,为腹鳍长的3.9倍。 液浸标本的体侧有6条红褐色横带:第一条、第二条横带位于第一背鳍下方;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位于第二背鳍下方;最后一条位于尾柄和尾鳍基处。项部深褐色,具许多黑褐色斑点,向下延伸至鳃盖骨和前鳃盖骨,活时斑点明显。第一背鳍无色,上半部鳍膜具2行黑色边缘的椭圆形大斑,其下部有黑色细长纹;第二背鳍褐色,鳍膜上具黑色边缘的明显椭圆形大斑。臀鳍暗色,近边缘有1条明显长纹。腹鳍灰色。其余各鳍无色。 |
生物学描述 | 巴布亚丝虾虎鱼为暖水性近岸底层小型鱼类,栖息于砾石及海藻丛中。喜与枪虾共生,以藻类及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无食用价值。体长70~80mm。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海南岛和台湾海峡; 巴布亚新几内亚。; |
分类学讨论 | [我们未采到巴布亚丝虾虎鱼的标本,以上描述摘自文献(Herre, 1933; Koumans,1953;Fowler, 1972;伍汉霖,2000)]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 虾虎鱼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