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Gobiidae |
科中文名 | 虾虎鱼科 |
学名 | Cryptocentrus yatsui (Tomiyama, 1936) |
中文名 | 台湾丝虾虎鱼 |
引证 | Cryptocentrus yatsui Tomiyama, 1936; |
俗名 | 谷津氏猴鳖; 谷津氏丝虾虎; 耶氏丝虾虎鱼; |
形态描述 | 测量标本2尾;体长62~68mm。采自台湾:鹿港。 背鳍VI, I-10;臀鳍I-9;胸鳍15~16;腹鳍I-5。纵列鳞76~78;横列鳞24~26;背鳍前鳞0。 体长为体高5.0~5.4倍,为头长3.4倍。头长为吻长3.6~4.8倍,为眼径7.2~8.0倍,为眼间隔8.0~8.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3~1.7倍。 体延长,前部略平扁,后部侧扁;背缘稍隆起,腹缘略平坦;尾柄稍高。头中大,前部略平扁,圆钝,项部隆起。吻短,平高,圆突,稍大于眼径。眼小,位于头部前背方。眼间隔颇狭,平坦,稍小于眼径。鼻孔每侧2个,相互靠近:前鼻孔短管状,接近于上唇;后鼻孔裂缝状,位于眼前方。口大,前位,斜裂。下颌稍突出。上颌骨后端向后伸达眼后缘远后方。上、下颌齿细尖,多行,外行齿稍扩大,不呈犬齿状。唇颇厚。舌前端游离,圆形。鳃孔宽大,向前下方延伸,不伸越前鳃盖骨下方。峡部稍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 体被小栉鳞。头部、项部、颊部和鳃盖部均无鳞。胸部和腹部裸露无鳞。 背鳍2个,相距较近;第一背鳍较低,起点在胸鳍基底后上方,鳍棘柔弱,第二背鳍棘最长,头长为其长的1.9倍,平放时不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较高,中部鳍条最长,头长为其长的1.8倍,平放时可伸达或伸越尾鳍基。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其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二鳍条基的下方,中部鳍条较长,平放时可伸达尾鳍基。胸鳍宽圆,仅伸达第一背鳍后部基底下方。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细短,可伸达第一背鳍基底中部下方。尾鳍圆形,短于头长。 液浸标本的头、体上部呈浅褐色,腹部灰白色,头部和体背侧自鳃盖上部至尾柄上部具许多深黑色小点,每一个小点边缘为白色。体侧具2~3行不规则黑色斑块。各鳍浅色。尾鳍基有一个黑斑。 |
生物学描述 | 台湾丝虾虎鱼为暖水性底栖小型鱼类,喜栖息于沿岸沙泥底质及河口、红树林、内湾的半咸、淡水区域中,但不栖息于纯淡水的栖地中。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泥淹底质的洞穴里。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体长80~90mm。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台湾。为台湾特有种(endemic to Taiwan)。;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 虾虎鱼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