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Gobiidae |
科中文名 | 虾虎鱼科 |
学名 | Gymnogobius mororanus (Jordan et Snyder, 1901) |
中文名 | 网纹裸身虾虎鱼 |
引证 | Chloea mororana Jordan and Snyder, 1901b; Gymnogobius mororanus 明仁等, 2000; Gobius (Chaenogobius) nigrimembranis Wu and Wang(伍献文,王以康), 1931; Chloea nigripinnis Wang and Wang(王以康、王希成), 1935; Chaenogobius mororanus Akihito et al., 1988; |
俗名 | 网纹克丽虾虎鱼; |
形态描述 | 测量标本12尾;体长52~58mm。采自辽宁:丹东,庄河,旅顺。 背鳍VII, I-12~14;臀鳍I-11~14;胸鳍21~23;腹鳍I-5;尾鳍20。纵列鳞86~91;横列鳞23~28;背鳍前鳞0。鳃耙5+14~15。椎骨38枚。 体长为体高5.7~6.3倍,为头长3.6~4.6倍。头长为吻长3.3~3.7倍,为眼径4.7~5.7倍,为眼间隔5.0~6.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2.3~2.6倍。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略侧扁;背缘、腹缘浅弧形隆起;尾柄颇高。头中大,前部稍平扁,头部具4个感觉管孔(C', D, F, G')(图474)。吻圆钝。眼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背缘稍突出于头背缘。眼间隔中央平坦或微凹,眼间隔的宽等于或小于眼径。鼻孔每侧2个,分离:前鼻孔呈一小短管状,接近于上唇;后鼻孔圆形,位于眼的前方。口大,亚上位,斜裂。下颌突出。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后缘后方。上、下颌齿细小,呈绒毛状,排列成一齿带,外行齿稍扩大。犁骨有1对不明显的小突起。唇厚。舌游离,前端分叉。颏部具一皮质隆起,后缘有一横沟,沟内有1对感觉乳突。颊部具1条眼下感觉乳突线,3条水平状的纵行感觉乳突线。鳃孔中大,自胸鳍基起点上部向头部腹面延伸;鳃盖骨上方无感觉管孔,前鳃盖骨后缘亦无感觉管孔(图474)。峡部宽大,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根。具假鳃。鳃耙细小,且侧扁。 体被较弱小栉鳞,头部、胸部及腹部前部裸露无鳞,无背鳍前鳞。无侧线。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起点位于胸鳍鳍条中部上方,鳍棘细弱,平放时,不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的高大于第一背鳍,前部鳍条稍短,后部鳍条较长,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其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三、第四鳍条的下方,前部鳍条稍短,后部鳍条较长,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胸鳍圆形,下侧位,上部无游离丝状鳍条。腹鳍尖圆形,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起点在胸鳍基下方,约与胸鳍等长。尾鳍钝圆。肛门与第二背鳍起点相对。 液浸标本的体呈浅绿色,吻部和下颌色较深。背部与体侧上部具暗色网状花纹,有时可延伸至体侧下方,呈不规则的狭横带。第一背鳍基部色深,边缘色浅;两背鳍均具棕色斑点,组成斜行点列。臀鳍、胸鳍和腹鳍浅色。尾鳍灰黑色,散具许多黑色小点,组成横纹。 |
生物学描述 | 网纹裸身虾虎鱼为冷温性沿岸内湾底层小型鱼类。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及沿岸海水中。摄食海水底栖无脊椎动物。个体小,无食用价值。体长60~70mm。 |
分布信息 | 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沿岸。; 分布于渤海、黄海(中国近海)沿岸;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 虾虎鱼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