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Gobiidae |
科中文名 | 虾虎鱼科 |
学名 | Mugilogobius abei (Jordan et Snyder, 1901) |
中文名 | 阿部鲻虾虎鱼 |
引证 | Mugilogobius abei 郑葆珊, 1955; Ctenogobius abei Jordan and Snyder, 1901b; Tanianka abei Chen(郑昭仁), 1960; Tanianka bivittata Herre, 1927; Gobius abei Tomiyama, 1936; Gobius bivittata Nichols, 1943; |
俗名 | 阿部氏虾虎; 阿部氏鲻鲨; 阿氏鲻虾虎; |
形态描述 | 背鳍VI, I-8;臀鳍I-8;胸鳍18~19;腹鳍I-5;尾鳍16~17。纵列鳞36~40;横列鳞12~13;背鳍前鳞19~22。鳃耙5+8~9。椎骨26枚。 体长为体高4.6~5.1倍,为头长3.5~3.6倍。头长为吻长4.4~4.6倍,为眼径4.4~4.6,为眼间隔3.1~3.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6~1.9倍。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尾柄较长。头颇大,稍宽,头部和鳃盖部无任何感觉管孔。颊部球形凸出,有3条水平状(纵向)感觉乳突线,无垂直(横向)感觉乳突线(图491)。吻圆钝,约等于眼径。眼中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眼下缘有1条浅弧形感觉乳突线,无放射状感觉乳突线(图491)。眼间隔宽,稍圆凸,大于眼径。鼻孔每侧2个,分离:前鼻孔具一短管,悬垂于上唇;后鼻孔圆形,位于眼前方。口中大,前位,斜裂。上颌稍突出,稍长于下颌,或者两颌约等长,上颌骨后端向后伸达眼中部下方。上、下颌齿细尖,排列成带状,外行齿稍大。唇发达。舌游离,前端浅分叉。鳃孔中大。鳃盖骨边缘光滑。峡部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根。有假鳃。鳃耙短小。 体被弱栉鳞,后部鳞较大,前部被小圆鳞。项部至眼后上方被圆鳞,鳃盖被2~5行圆鳞,胸鳍基部、胸部和腹部均被圆鳞。吻部和颊部无鳞。无侧线。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起点在胸鳍基后上方,鳍棘均细弱,末端延长呈丝状,第二、第三鳍棘最长,有时末端伸达第二背鳍的第七鳍条基部;第二背鳍略低,基部长,前部鳍条较短,向后各鳍条渐长,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 同形,起点在背鳍第二鳍条基的下方,最后面的鳍条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胸鳍宽圆,下侧位,后端不伸达肛门。腹鳍短,略短于胸鳍,左、右腹鳍愈合成一长形吸盘。尾鳍圆形。 液浸标本的体呈灰褐色,腹面浅色。前部有5~6行暗色横纹,后部有2条暗色纵带,自第二背鳍中部下方向后延伸至尾鳍。鳃盖中部有1暗斑。第一背鳍第五、第六鳍棘间具1黑斑。体侧尾柄部有2条黑色纵带,纵带向后伸达尾鳍后缘。尾鳍上部黑色,边缘白色。其余各鳍为暗色。 |
生物学描述 | 阿部鲻虾虎鱼为河口咸、淡水交界水域小型鱼类,也栖息于近岸浅水滩涂处。主要摄食水底的有机物或小型无脊椎动物。无食用价值。但它可在小型水槽中用淡水饲养作为观赏鱼类。其个体小,体长30~40mm,大者可达60mm。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中国沿海、台湾; 朝鲜半岛,日本。;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45尾;体长29.0~44.0mm。采自江苏:海州湾,射阳河口,如东掘港,南通,长江口北支。上海:崇明,奉贤拓林。福建:霞浦,福州马尾。广东:饶平,东莞太平,新会崖西,阳江,湛江赤坎。海南:海口。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 虾虎鱼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