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Gobiidae |
科中文名 | 虾虎鱼科 |
学名 | Mugilogobius polylepis (Wu et Ni, 1985) |
中文名 | 多鳞鲻虾虎鱼 |
引证 | Mugilogobius polylepis Wu and Ni(伍汉霖,倪勇), 1985; Calamiana polylepis Matsuura, Shibukawa, Shinohara and Liu(刘静), 2001; |
形态描述 | 测量标本3尾;体长22.0~34.0mm。采自上海:南汇县中港,奉贤县泥城。 背鳍VI, I-8~9;臀鳍I-8~9;胸鳍17~19;腹鳍I-5;尾鳍24~28。纵列鳞54~58;横列鳞18~20;背鳍前鳞25~34。椎骨26枚。 体长为体高6.1~6.8倍,为头长3.3~4.2倍。头长为吻长3.5~4.2倍,为眼径3.6~4.1倍,为眼间隔3.5~6.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2.0倍。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尾柄细长。头中大,稍宽,略平扁,前部稍圆钝,头宽小于头长,大于头高。头部和鳃盖部无任何感觉管孔。颊部球形凸出,有3条水平状(纵向)感觉乳突线,无垂直(横向)感觉乳突线。吻短钝,吻长约等于眼径。眼中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背方。眼下缘有1条浅弧形感觉乳突线,无放射状感觉乳突线。眼间隔平坦,稍大于或小于眼径。鼻孔每侧2个,分离:前鼻孔具一短管,悬垂于上唇边缘;后鼻孔圆形,位于眼前方。口中大,前位,稍斜裂。上颌微突,稍长于下颌。上颌骨后端向后伸达眼中部下方稍前。两颌齿尖锐,上颌齿1行,排列稀疏;下颌齿2~3行,外行齿稍扩大,无犬齿。舌不附于口底,大部分游离,前端平截。鳃孔中大。鳃盖边缘光滑。峡部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耙短小。 体前部被弱栉鳞,后部被较大栉鳞。第一背鳍起点至眼后方被小圆鳞,眼后鳞片最小,向后鳞片稍大,有时眼后方有一裸露区,无鳞。鳃盖、胸鳍基部和腹部均被小鳞。颊部和胸部裸露无鳞。无侧线。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后上方,鳍棘均细弱,第一至第三鳍棘较长,其余鳍棘向后渐短小,平放时末端距第二背鳍起点有相当大的距离;第二背鳍基部长,前部数鳍条较短,向后各鳍条渐长,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在背鳍第一鳍条基的下方,最后面的鳍条较长,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胸鳍宽圆,下侧位,后端不伸达肛门。腹鳍短,略短于胸鳍,左、右腹鳍愈合成一长圆形吸盘,其系膜边缘平直。尾鳍圆形。 液浸标本的体呈浅棕色,背部色较深,腹部淡色。体侧隐具不规则灰云纹或斑块(有时无斑块及云纹)。头侧有3条由浅褐色小点连接而成的纵纹:第一条始于眼后缘中部,经颊部上方向后伸达鳃盖;第二条自口角向后经颊部中央伸达鳃盖;第三条在口角下方经颊部下侧伸达鳃盖;第一背鳍中部浅黑色。第二背鳍和胸鳍浅灰色,臀鳍和腹鳍深黑色,尾鳍基部上方常有1黑色小圆斑。 |
生物学描述 | 多鳞鳍虾虎鱼为暖温性河口咸、淡水区底层小型鱼类,数量少,无食用价值。个体小,体长30~40mm。数量极少,属稀有种类,为濒危物种(endangered),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上海、海南。为中国特有种(endemic to China);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 虾虎鱼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