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Gobiidae |
科中文名 | 虾虎鱼科 |
学名 | Pandaka bipunctata Chen, Wu, Zhong et Shao |
中文名 | 双斑矮虾虎鱼,新种 |
形态描述 | 测量标本2尾,体长10~1lmm。采自海南:海口红树林(20°03'N,110°10'E)。 背鳍VI,I-6;臀鳍I-6;胸鳍15;腹鳍I-5;尾鳍16~17。纵列鳞21~22;横列鳞6;背鳍前鳞0。椎骨25枚。 体长为体高4.3~4.4倍,为头长3.5~3.6倍。头长为吻长6.3~6.4倍,为眼径2.5~2.6倍,为眼间隔7.0~7.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2.1~2.2倍。 体延长,前部粗壮,近圆柱形,后部侧扁;尾柄较长。头中大,宽圆,头宽几乎等于头高。头部无任何感觉管孔。颊部有1水平状(纵向)感觉乳突线。吻宽圆,颇短,前端浅弧形,吻长小于眼径。眼颇大,上侧位,位于头前部背方。眼下缘具数个分散较大的感觉乳突及1条放射状感觉乳突线,由眼的后下缘伸向前鳃盖骨后缘(图499)。眼间隔较狭,约为眼径的1/3。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小,短管状,靠近上唇;后鼻孔小,圆形,位于眼前方。口中大,前上位,斜裂。两颌约等长或下颌微突,稍长于上颌。上颌骨后端向后伸达眼前部下方稍后处,不达眼中部下方。上、下颌具细小尖齿各2行,或上颌齿3行;上颌外行齿扩大,稀疏;下颌2行齿不扩大,大小相等;无犬齿。舌游离,前端截形。鳃孔较窄,稍大于胸鳍基部宽。前鳃盖骨后缘光滑,无棘。鳃盖部无任何感觉管孔(图499)。峡部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 体被大栉鳞,头部及项部裸露无鳞。胸鳍基部、胸部和腹部均无鳞。无侧线。 背鳍2个,分离,相距稍远;第一背鳍起点在胸鳍基底后上方,第一、第二鳍棘最长,后部鳍棘渐短,平放时不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较第一背鳍稍高,基部较长,具1鳍棘,前方数鳍条较长,向后各鳍条渐短,后部鳍条平放时远不伸达尾鳍基。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同形,几乎等高,具1鳍棘,后部鳍条平放时远不伸达尾鳍基。胸鳍宽圆,中侧位,后端不伸达肛门。腹鳍小,基底长小于腹鳍全长的1/2,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短于胸鳍。尾鳍截形,稍短于头长。 液浸标本的体呈半透明,腹部浅色。眼下缘具1横纹伸向头腹侧,眼后近前鳃盖处具1条黑色垂直的短纹;由眼后上缘至鳃盖骨后缘具1斜纹,上述各条纹均由许多小黑斑组成。体背面及体侧分别具4~5个暗色斑块,臀鳍基底中央至尾鳍基底下方,沿尾柄下部具4个圆形黑斑。第一背鳍第一鳍棘的上半棘为黑色,第二鳍棘全部为黑色,后部鳍棘浅为灰色。臀鳍、腹鳍和胸鳍为浅色。胸鳍上方基部处具1黑色小长斑,基部下方具1较大浅斑。尾鳍浅色。 (本新种主要特征是:胸鳍基部具2黑色小长斑,容易与其他矮虾虎鱼属的鱼类相区别)(The coloration of this new species is very differed to p.lidiwilli by two black spots on pectoral fm base but merely one blackish brown vertical bar on P base from Pandaka lidwilli. The DNA sequence of Hainan Pandaka is rather differed to P. lidwilli.) |
生物学描述 | 双斑矮虾虎鱼为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河口红树林沼泽区的小型鱼类,活动于水的表层,营漂浮生活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海南。为海南岛特有种(endemic to Hainan)。;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 虾虎鱼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