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Gobiidae |
科中文名 | 虾虎鱼科 |
学名 | Paragobiodon lacunicolus Kendall et Goldsborough, 1911 |
中文名 | 黑鳍副叶虾虎鱼 |
引证 | Paragobiodon lacunicolus Kendall and Goldsborough, 1911; |
形态描述 | 背鳍VI, I-9~10;臀鳍I-8~9;胸鳍21~23;腹鳍I-5;尾鳍17。纵列鳞21~22;横列鳞10;背鳍前鳞0。 体长为体高3.2~3.4倍,为头长3.4~3.6倍。头长为吻长4.2~4.5倍,为眼径3.8~4.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1~1.2倍。 体稍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背缘弧形,腹缘稍平直;尾柄较短。头大,稍侧扁,短而高,长度和高度约相等,圆球形,头的背缘圆钝,弧形隆起,腹缘稍平直,头长稍小于体高。头部具4个感觉管孔(B', C, E, F)。颊部隆起,仅散具数个感觉乳突(图503)。吻短,前端圆钝。眼中大,大于吻长,上侧位,距头部前缘颇近,眼上缘接近于头的背缘。眼间隔宽,圆凸,稍小于眼径。鼻孔每侧2个,均具短管:前鼻孔位近上唇,圆形;后鼻孔裂缝状,位于眼前缘。口中大,前上位,口裂颇斜,几乎垂直。下颌稍短于上颌,口闭时上、下颌约等长。上颌骨后端向后伸达眼前缘下方。上、下颌齿细小,尖锐,两颌各具齿多行,外行齿稍扩大,下颌缝合部内侧具1对向后弯曲的小犬齿。唇发达,较厚。舌窄,前端圆形。鳃孔垂直,侧位,裂缝状,较狭,宽度与胸鳍基底宽相等,下端约与胸鳍基底的下端相对,在同一水平线上。鳃盖骨上方有1个感觉管孔(H′),前鳃盖骨后缘具3个感觉管孔(M', N, O')(图503)。峡部颇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根。鳃耙细弱而短,成微细刺突。 头部裸露无鳞,吻部、颊部、鳃盖部和头的腹面均密具较短小的毛状乳突。体侧被较大栉鳞;项部、第一背鳍基底附近和胸部裸露无鳞。 背鳍2个,相距颇近,两背鳍基底以鳍膜相连,中间具1深凹刻;第一背鳍较低,鳍棘柔软,始于胸鳍基部上方,第三、第四鳍棘最长;第二背鳍鳍条较长,几乎等于眼后头长,后缘圆钝,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臀鳍基底较短,与第二背鳍相对,同形,起点约在第二背鳍起点的稍后下方,稍短于第二背鳍,后缘圆钝,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胸鳍宽大,边缘圆钝,胸鳍长大于吻后头长,向后伸达第二背鳍前基的1/3处下方。腹鳍颇短小,左、右腹鳍愈合成1圆杯状吸盘,后端不伸达臀鳍起点下方。尾鳍较短,约等于吻后头长,后缘圆形。肛门乳突狭长而扁。 头部呈红褐色,体侧乳白色,腹鳍深灰色,其余各鳍深黑色。 |
生物学描述 | 黑鳍副叶虾虎鱼为暖水性沿岸小型虾虎鱼类,栖息于珊瑚丛中。不常见,具观赏价值。体长15~25mm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海南三亚沿岸; 日本琉球列岛,印度洋。; |
分类学讨论 | [黑鳍副叶虾虎鱼首次由Matsuura、Shibukawa、Shinohara和Liu于2001年在海南三亚的大东海沿岸采获。我们未采到黑鳍副叶虾虎鱼的标本,以上描述依日本宫内厅生物学御研究所的标本及摘自文献(Akihito et al., 1988, 1993, 2000a, 2002)]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 虾虎鱼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