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Gobiidae |
科中文名 | 虾虎鱼科 |
学名 | Priolepis latifascima Winterbottom et Burridge, 1993 |
中文名 | 侧条锯鳞虾虎鱼 |
引证 | Priolepis latifascima Winterbottom and Burridge, 1993a; Priolepis semidoliatus Akihito et al. (nec Valenciennes, 1988); |
形态描述 | 背鳍VI, I-8;臀鳍I-7;胸鳍18;腹鳍I-5尾鳍2+13+3。纵列鳞24~25;横列鳞9~10;背鳍前鳞0。鳃耙3+11。椎骨26枚。 体长为体高的3.9~4.0倍,为头长的3.7~3.9倍。头长为吻长的3.9~4.1倍,为眼径的3.0~3.3倍,为眼间隔的6.1~7.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8~2.0倍。 体延长,侧扁;背缘深弧形,腹缘稍平直;尾柄颇长,其长小于体高。头中大而高,亚圆形,侧扁,背部稍隆起。头部背面无感觉管,亦无感觉管孔。颊部凸出,具2条水平状(纵向)感觉乳突线,无垂直状感觉乳突线(图508)。吻稍短,吻长稍小于眼径,背缘高隆,前端圆钝。眼大,背侧位,眼上缘突出于头部背缘。眼间隔稍狭,其宽约为瞳孔的一半,内凹。鼻孔每侧2个,分离,相互接近;前、后鼻孔均具1短管,紧位于眼前吻部。口中大,前位,斜裂,下颌稍长于上颌,略突出,下方无垂直的横列感觉乳突线。上颌骨后端仅伸达眼中部下方。上、下颌齿尖锐,排列成带状;两颌外侧具若干个弯曲和扩大的犬齿,内侧亦具若干个稍扩大的齿和2行不规则小尖齿。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齿。唇略厚,发达。舌游离,前端圆截形。鳃孔狭长,侧位,向头部腹面延伸,止于前鳃盖骨后缘下方。前鳃盖骨后缘无棘,亦无感觉管孔;鳃盖上方亦无感觉管孔(图508)。峡部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根。具假鳃。鳃耙短小。 体被中大栉鳞,腹部被圆鳞;头部的鳃盖、颊部、项部、胸鳍基底、胸部前方、胸鳍基部上端至第二背鳍基底末端的体背部均裸露无鳞。无侧线。 背鳍2个,分离,相距颇近;第一背鳍高,等于体高,基部短,起点位于胸鳍基部稍后上方,鳍棘柔软,第一至第四鳍棘呈丝状延长,第二至第四鳍棘最长,几乎与头长等长,平放时,可伸达第二背鳍第四鳍条的下方;第二背鳍较低于第一背鳍,基部较长,前部鳍条稍短,中部鳍条较长,最长的鳍条稍小于头长,平放时,几乎伸达尾鳍基,所有鳍条均不分支。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同形,起点位于第二背鳍第一鳍条的下方,后部鳍条较长,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各鳍条均有分支。胸鳍宽圆,中侧位,鳍长等于或稍大于头长,无丝状游离鳍条,后缘伸越肛门上方,有时达臀鳍第四鳍条的垂直上方。腹鳍略短于胸鳍,圆形,约与头长相等,左、右腹鳍的内侧鳍条全部具愈合膜,相互愈合,因基部无膜盖(系膜),故腹鳍不形成吸盘状;各鳍条均分支。尾鳍长圆形,约与头长相等。肛门与第二背鳍起点相对。雄鱼生殖乳突细长而尖,雌鱼生殖乳突短钝。 头部黄色,体呈米黄色,体前部具4~5条具深色边缘的浅色亮横带:第一条浅色横带自眼前下缘向下经吻部伸达上颌中部;第二条浅横带自眼中部下缘向下经颊的前部伸达头的腹面;第三条浅横带自项部紧贴眼后缘向下经颊部中央伸达前鳃盖骨缘;第四条浅横带自鳃盖后上方的项部开始向下分为2支,前支呈弧形弯曲向前下方弯向鳃盖骨的腹缘,后支向下一直沿胸鳍基部伸向下方,后支较宽,其宽为前支宽度的1.5~2.0倍。体侧无条纹。各鳍浅黄色。 |
生物学描述 | 侧条锯鳞虾虎鱼为暖水性近岸小型鱼类,也栖息于岩礁和珊瑚丛中水深1~2m处,不常见。体长20~30mm。 |
分布信息 | 日本。; 分布于台湾; |
分类学讨论 | [侧条锯鳞虾虎鱼首次由Winterbottom和Burridge于1993年在台湾野柳采获。我们未采到侧条锯鳞虾虎鱼的标本,以上描述摘自文献(Winterbottom and Burridge, 1993a)]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 虾虎鱼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