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Gobiidae |
科中文名 | 虾虎鱼科 |
学名 | Rhinogobius leavelli (Herre, 1935) |
中文名 | 李氏吻虾虎鱼 |
引证 | Rhinogobius leavelli Herre, 1938; Ctenogobius leavelli Herre, 1935c; Rhinogobius cervicosquamus 伍汉霖, 2000; Ctenogobius leavelli 朱元鼎,伍汉霖, 1965; Ctenogobius cervicosquamus Wu, Lu and Ni(伍汉霖,陆奎贤,倪勇), 1986; Ctenogobius brunneus 郑葆珊(nec Temminck et Schlegel), 1981; |
俗名 | 褐栉虾虎鱼; |
形态描述 | 背鳍VI, I-8;臀鳍I-8;胸鳍17~18;腹鳍I-5;尾鳍2+16+4。纵列鳞28~29;横列鳞10~12;背鳍前鳞7~12。鳃耙4~5+7~8。 体长为体高的4.5~5.5倍,为头长的3.3~3.7倍。头长为吻长的2.2~3.1倍,为眼径的4.3~5.4倍,为眼间隔的5.7~7.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0~2.9倍。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背缘浅弧形隆起,腹缘稍平直;尾柄颇长,其长大于体高。头中大,圆钝,前部宽而平扁,背部稍隆起,头宽大于头高。头部具5个感觉管孔(B', C, D, E, F)(图522)。颊部稍凸出,具3纵行感觉乳突线(b, c, d)。吻短而圆钝,颇长,吻长为眼径的1.7~2.2倍。眼小或中大,背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眼上缘突出于头部背缘,眼下缘无放射状感觉乳突线,仅具1条由眼后下方斜向前方的感觉乳突线(a)。眼间隔狭窄,眼径为眼间隔的1.2~1.5倍,平坦或稍内凹。鼻孔每侧2个,分离,相互接近:前鼻孔具1短管,位于吻背前方1/3处;后鼻孔小,圆形,边缘隆起,紧位于眼前方。口中大,前位,斜裂。两颌约等长,口闭时,上颌稍突出于下颌之前。上颌骨后端伸达眼中部下方(雄鱼)或眼前缘下方(雌鱼)。上、下颌齿细小,尖锐,无犬齿,多行,排列稀疏,呈带状,外行齿稍扩大;下颌内行齿亦扩大。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齿。唇略厚,发达。舌游离,前端圆弧形。鳃孔中大,侧位,其宽稍大于胸鳍宽,向头部腹面延伸,止于鳃盖骨后缘下方稍后处。前鳃盖骨后缘有3个感觉管孔(M', N, O'),鳃盖上方具3个感觉管孔(H', K', L')(图522)。峡部较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根。具假鳃。鳃耙短小,尖形。 体被中大弱栉鳞,头的吻部、颊部、鳃盖部无鳞。背鳍中央前方具7~12枚背鳍前鳞,向前仅伸达项部的1/3处,胸部、腹部及胸鳍基部均无鳞。无侧线。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高,基部短,起点位于胸鳍基部后上方,鳍棘柔软,第二至第四鳍棘最长,平放时,不伸达第二背鳍起点,距第二背鳍起点有一定距离(雌鱼),或者伸达第二背鳍的第一鳍条处(雄鱼);第二背鳍略高于第一背鳍,基部较长,前部鳍条稍短,后部鳍条较长,最长的鳍条稍大于头长的1/2,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同形,起点位于第二背鳍第一鳍条的下方,后部鳍条较长,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胸鳍宽大,长圆形,下侧位,鳍长约等于吻后头长,后缘几乎伸达肛门上方。腹鳍略短于胸鳍,圆形,膜盖发达,边缘弧形凹入,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尾鳍长圆形,短于头长。肛门与第二背鳍起点相对。雄鱼生殖乳突细长而尖,雌鱼生殖乳突短钝。 头、体呈浅灰色,体侧隐具3~5个暗灰色斑块,每一枚鳞片的后缘呈橘黄色(雌鱼)或褐黄色(雄鱼);头部具橘黄色点纹,眼前至吻背前端具1~2橘色斜纹(雌鱼)或具暗褐黄色细纵带(雄鱼),鳃盖膜上具平行橘色细纹。背鳍灰黄色,第一背鳍无纵纹,其第一与第二鳍棘之间的鳍膜下部具1绿色圆斑(雄鱼明显,雌鱼不明显);第二背鳍具5条暗色纵纹。臀鳍浅色,中部有1浅黄色纵带,纵带外缘稍黑,鳍的边缘白色。胸鳍暗灰色,基部有2行橘色横纹。腹鳍浅黄色。尾鳍基有1橘色宽横纹,尾鳍上有7条暗色横带。 |
生物学描述 | 李氏吻虾虎鱼为暖水性小型底层鱼类,喜栖息于淡水河川中。无食用价值。个体小,体长70~90mm。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钱塘江以南各水系及海南各河溪。为中国特有种(endemic to China)。;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53尾;体长34~74mm。采白江苏:南京,扬中,无锡太湖,苏州,阳澄湖。广东:紫金(东江水系),始兴、清远(北江水系),肇庆(西江水系)。海南:白沙牙叉(南渡江水系),保亭南圣及琼中毛阳(昌化江水系)、响水(藤桥河)。贵州:三都。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 虾虎鱼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