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Gobiidae |
科中文名 | 虾虎鱼科 |
学名 | Scartelaos Scartelaos gigas Chu et Wu, 1963 |
中文名 | 大青弹涂鱼 |
引证 | Scartelaos gigas Chu and Wu(朱元鼎、伍汉霖)in Chu, Chan and Chen, 1963; |
形态描述 | 测量标本14尾;体长113.0~163.0mm。采自江苏:长江口北支,吕四,启东寅阳。福建:福鼎城关,霞浦长春,连江马鼻。据Murdy(1989)报道,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博物馆存有1882年采自上海、体长为172mm的1尾雄性标本,编号为148438 背鳍V, I-23~25;臀鳍19~20;胸鳍21~22;腹鳍I-5;尾鳍16。椎骨26枚。 体长为体高6.5~7.0倍,为头长3.7~4.0倍。头长为吻长4.1~4.7倍,为眼径5.7~6.5倍,为眼间隔12.0~13.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0.6~0.7倍。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稍侧扁;背缘、腹缘均较平直;尾柄高而短。头大,圆形,吻短而圆钝,大于眼径,弧形隆起。吻褶发达,游离,前缘弧形凹入,侧缘突出下垂。眼小,背侧位,相互靠近,位于头前部1/3处能突出于头顶上;眼下方具一可将眼部分收入的眼窝;下眼睑发达,能上闭。眼间隔狭,约为眼径的1/2。鼻孔每侧2个,相距较远:前鼻孔具一三角形短管,突出于吻褶两侧;后鼻孔小,圆形,位于眼前方。口中大,前位,稍斜。上颌稍突出。上颌骨后端向后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齿各1行,上颌齿大,直立,犬齿状,近口角处具4细齿,缝合部无齿;下颌齿平卧,较小,缝合部有1对犬齿。犁骨、腭骨、舌上均无齿。唇发达。舌前端圆形,不游离。头腹面两侧沿下颌里缘各具一行细小短须。鳃孔中大,斜裂,约与胸鳍基等宽。峡部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根。具假鳃。鳃耙短小。 鳞细小,退化。头及体均被细鳞,胸鳍基底被鳞。无侧线。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起点在胸鳍基底后上方,第二至第四鳍棘丝状延长,第二鳍棘最长,大于头长,平放时伸达第二背鳍第六鳍条基;第二背鳍低,基部长,其长约为头长的1.8倍,与尾鳍接近,最后面的鳍条平放时伸达尾鳍基。臀鳍基底长,与第二背鳍相对,同形,起点在第二背鳍第四鳍条基的下方,最后面的鳍条平放时伸达尾鳍基。胸鳍圆形,基部较宽,肌肉发达,呈臂状。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略短于胸鳍,后缘完整。尾鳍尖长,短于头长,下叶鳍条较上叶为短,下缘斜截形。 液浸标本的体呈灰褐色,密具暗色小点,背部色深,腹部色浅。颊部和鳃盖在其鲜活时各具黄色横纹。口角黑色。第一背鳍第一与第二鳍棘之间后部上方和第三与第五鳍棘间的后上方具1黑斑,其余部分为黄色。第二背鳍边缘黑色,鳍膜上具暗色点纹。臀鳍和腹鳍浅灰色。胸鳍灰黑色。尾鳍具暗色小点。 |
生物学描述 | 大青弹涂鱼为暖温性小型鱼类,栖息于沿岸的河口区及红树林区的半咸、淡水域,也见于沿岸泥沙底质的滩涂、潮间带及低潮区水域。适温、适盐性广,洞穴定居。常依靠发达的胸鳍肌柄匍匐或跳跃于泥滩上,在滩涂上觅食。视觉和听觉灵敏,稍有惊动,就很快跳回水中或钻入洞穴。杂食性,主食底栖硅藻、蓝绿藻和底栖小型无脊椎动物。可供食用,味美,有滋补功效。颇常见,唯数量远少于大弹涂鱼。个体较大,体长120~170mm,最大可达180mm,重50g。属于稀有种类,为濒危物种(endangered),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 |
分布信息 | 朝鲜半岛西南部沿海。; 分布于东海(中国近海)沿岸、台湾;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 虾虎鱼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