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leuronec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鲽形目 |
科名 | Bothidae |
科中文名 | 鲆科 |
学名 | Psettina filimana Li et Wang , 1981 |
中文名 | 丝指鰜鲆 |
引证 | Psettina filimana 李思忠等, 1987; |
形态描述 | 背鳍92—97;臀鳍72—76;胸鳍(左)10—11,(右)8—9;腹鳍6;尾鳍17。侧线鳞49—52;鳃耙0—2+6—8,椎骨10+29。 体长为体高2.2—2.5.倍,为头长3.8—3.9倍;头长为吻长4.9—5.4倍,为眼径2.6—3.2倍,为上颌长3.1—3.8倍,为最长背鳍条1.9—2.1倍,为左胸鳍长1.1—1.3倍,为左腹鳍长2.5—2.8倍,为尾鳍长1.2—1.4倍。 体长椭圆形,吻背缘有一凹。尾柄很短。头高大于头长,无棘突。两眼位头左侧;上眼始于下眼瞳孔前缘上方。眼间隔窄嵴状,宽约等眼径1/8,蒙松皮,前后微凹。左鼻孔2个位下眼上缘前方吻侧;前孔后缘有一皮膜突起,距眼较距吻端稍近。吻钝短。口前位,斜形;上颌略达下眼前缘下方;下颌联合下方有一小突起。两颌牙小尖锥状,一行。鳃孔大,上达侧线附近。鳃峡凹刻深度大于宽,后端位下眼后缘稍前方。鳃弓上肢鳃耙小或无;下肢鳃耙扁三角形,有小刺。 头体左侧有强栉鳞,栉刺细长约等鳞长1/5—1/4,一行,位鳞后缘;侧线鳞栉刺较弱;奇鳍有小鳞。头体右侧被圆鳞,鳍无鳞。左侧线侧中位,到胸鳍后上方较高呈弧状,弧长约为弧高或眼径2倍。右侧无侧线。 背鳍始于吻右侧鼻孔背缘;前方鳍条较粗,后端附近鳍条很密且细短,中部稍后鳍条最长。臀鳍始于胸鳍始点略前方,形似背鳍。左胸鳍尖刀状,第3鳍条最长且约1/5突出呈丝状。右胸鳍圆形,长约等左胸鳍1/3。左腹鳍基很长,始于鳃峡后端,第4鳍条最长约达第3臀鳍条基。右腹鳍基短,始于第4—5左腹鳍条基右上方,鳍条略短。尾鳍中部13鳍条分枝,后端矛状。 头体左侧淡黄灰褐色,背缘稍下方有5个小于瞳孔的黑褐色环纹,腹缘有4—5个类似环纹;侧线直线部前后端附近各有一黑褐斑,中部稍后有一云状大黑褐斑,体中部侧线上下各有一纵行约3—4个小黑褐色环纹;眼球上半部有一黑褐横斑;胸鳍基下端前后各有一小褐斑;腹腔部常因内壁膜灰褐而较暗;鳍淡黄色;背鳍约有10个小灰褐斑,臀鳍约有7个,左腹鳍有小灰黑色斑点;尾鳍中央稍前有一云状横灰褐斑,后半部与胸鳍有褐色 小杂点。头体右侧无色,腹腔部常为白色;鳍色较淡。 胃弯弧状。幽门盲囊前方左1个、右3个;左后方一个。肠长不及体长1/2。卵巢后端约达第15脉棘下端。体腔壁膜左灰褐,右白色。鳃腔膜无色。尾舌骨尖钩状,轴细短。 |
生物学描述 | 为南海北部到黄海南部浅海小型底层鱼。珠江口正南(东经113°30′,北纬21°,水深60米)体长725毫米雌鱼(1960,Ⅳ,7),卵大部为Ⅳ期,最大卵径0.4毫米,黄色,也有Ⅱ期及Ⅲ期卵。因体薄,体长59.5毫米雌鱼自体外即可看到卵巢。 |
分布信息 | 海南南侧到江苏黄海南部海域。;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鲽形目 |